鐘秋霞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對小學語文逐漸重視起來,因此產生了更高要求,即學生需要具備較好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要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并在此基礎上將實際教學和生活相結合。所以教師要積極的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拉近語文和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為學生的未來打好基礎。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 語文教學? 情境
一、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使教學內容和生活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將生活融入到可嘆,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實際上就是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借助語言和周圍環境,幫助學生形成對語文學習的積極心態,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樂觀的心態,也能打好學生未來學習的基礎。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出現很多問題,如課堂教學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語文提不起興趣,這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找到語文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將生活和語文相結合,能夠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可以主動觀察周圍生活,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但也需要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使學生可以受到語文知識的感染,借助語文課本來了解這個世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更應當注重日常教學的生活化內容的講授,有效提高授課效果。
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隨著時代的逐漸發展,科技逐漸強大起來,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教學趨勢,多媒體可以對授課內容進行充分的展示,更加的直觀化,所以深受大眾的喜愛。小學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有較為豐富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情境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材中也有很多的生活場景,比如超市購物和家庭問題等場景,學生也很愿意討論身邊出現的實例。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生活內容相關的展示,例如圖片,音樂和視頻等,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語文情境,這樣更能讓學生在情境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氛圍下學習語文,這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讓教學更加的形象化,可以使教學氛圍更加的輕松和愉快,讓學生更加的投入到學習中。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情境模擬,用語文進行交流,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教師還要密切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捕捉更多的信息,創設更多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對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授《祖父的園子》這課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有關菜園的圖片,可以用視頻或者PPT的方式進行呈現,使學生通過生活回憶式的情境進行導入,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能一定程度上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為使情境模擬更加進一步的完善,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在菜園的情境,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感到熟悉,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加快速的掌握語文知識,增強語文課堂的實踐性,并會將其靈活的運用,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新知識感到熟悉,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加快速的掌握語文知識,并會將其靈活的運用,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二)將教學內容更加的生活化
教師可以在教授時將內容和生活聯系到一起,將語文中的聽說讀寫更加的生活化,使語言和寫作訓練更加的貼近生活,教師有目的進行語文教學,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最好的授課老師,只有對事物產生興趣,才能真正的沉浸到學習的環境中。興趣也是學生可以堅持語文學習的重要動力,同樣的小學生也是,只有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去學習,在學習中積累語文知識,從而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貼近,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物來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的生活化,也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圓明園毀滅前、毀滅中、毀滅后的視頻,之后創設問題情境,如 “你們如何評價毀滅前、毀滅后的圓明園?你對此有什么感受?給你帶來什么想法?”。教師可以設置連貫性的問題,注意問題之間的連接性和課程之間的關聯程度,可以通過問題幫學生串連思路,使學生在一環接一環的問題中,逐漸加深對問題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三)設計生活化的作業
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作業,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并掌握生活中的日常用語,還能培養學生應用技能。語文課不只是需要上課進行學習,也需要課后加以鞏固,教師應當重視這一環節,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科學合理的安排作業,在提高所布置作業的質量下,控制給學生留的作業量,根據每節課所講授的知識和學生實際的情況布置作業,使學生在鞏固知識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
例如,在教授《父愛之舟》這課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父親對自己的點滴關愛,之后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被父愛的幸福感受。運用此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并對回答問題的同學提出表揚,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教學內容更加的生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上課的教學效率。
四、總結
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語文融入生活,讓語文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教師應當意識到生活化對教學的重要性,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將教學內容更加的生活化,設計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錄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1(09):73-74.
[2]李學葆.生活化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策略[J].家長,2021(04):105-106.
[3]李莉.生活走近課堂 學生走近生活——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智慧,2021(03):87-88.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清溪小學 廣東? 梅州 51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