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清月
摘要:確保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新課改對語文學科教學的最新要求。然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學科的主要部分,教師應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推動學生各種能力的全面發展,采用有效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及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具有效性,才會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前言:
隨著現今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由于新課標已明確要求,應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及綜合素養。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尋求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強化小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在小學這一階段,閱讀對于學生而言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能力是未來學習發展的前提,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各項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更應注重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并積極尋求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激發出來,這樣才能使其主動自覺的進行閱讀,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而言,多數教師對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并不關注,在課堂上往往以自己為主體,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枯燥呆板的講解讓小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不高,學習質量與教學效率都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若是教師能在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則能極大程度將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激發出來,并在興趣的帶動下主動進行深入閱讀,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及理解能力,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我國西沙群島瑰麗的自然風景以及物產資源的豐富。課文包含了深刻的內涵及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以及對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但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僅僅靠枯燥的講解,那么小學生則很難對語文閱讀有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西沙群島的相關資料及知識,或者有哪些豐富的物產資源,以圖片或文字的方式展示給小學生,使其能學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還可以將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色或周邊人們的風俗習慣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小學生,使其通過觀看視頻能夠更有直觀的感受。這樣的體驗情境既能激發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使其主動的融入到課堂閱讀及學習中,對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及內涵有更深刻的領悟,無形中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巧妙提問,引導自主閱讀
巧妙的提問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繼而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閱讀,并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及內涵的深刻領悟,將相關語文知識牢牢的掌握在心里,確保小學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縱觀現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對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意識,教學模式單一且毫無吸引力,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師并不善于運用提問去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即使提出了問題,也是毫無針對性或啟發性,難以產生讓小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因此,教師應更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如何才能提出有效問題,去引導小學生自主進行閱讀,以提高其閱讀及理解能力,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及內涵的領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爬山虎的腳》一課中,這篇課文主要描述了爬山虎這種植物所生長的地方以及它的葉子,還有爬山虎腳的特點與形狀,同時介紹爬山虎是如何一步步往上爬的。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出示圖片并提出問題:“知道這是什么植物嗎?”當學生回答“爬山虎”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去具體介紹爬山虎這種植物。再由標題入手進行提問“爬山虎是一種植物,怎么會有腳呢?它的腳有什么特征,又是什么樣的?”當教師提出這種有針對性的問題,就能極大程度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對課文進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閱讀。并能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強化對課文思想感情及內涵的領悟,將相關知識牢記于心,以促進小學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
三、鼓勵拓展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且好奇心強,當他們擁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就無法滿足于只閱讀目前教材上的內容。而目前的語文閱讀資源不夠豐富,反而十分匱乏,若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僅依靠教材上有限的閱讀資源,是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的。另一方面,教師通常只關注自己的教學目標,而忽略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最終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較差,對于教師后續的教學開展有嚴重的影響。基于此種情況,教師應注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當小學生的閱讀量慢慢增加,自然就會提高其閱讀及理解能力,同時還能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并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大量的素材,也為日后的寫作奠定了基礎,進而促進小學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課文主要描寫作者在觀賞金華雙龍洞時的所見所聞,以游覽順序進行記敘,將沿途的美麗景色,從外洞的洞口到外洞,再到孔隙,最后到內洞,將景色描繪的分外清晰。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讓小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及豐富的情感表達方式。教師可以推薦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稻草人》,講述的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卻又無能力為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以展現當時的人間百態及勞動人民所經歷的苦難,極具教育意義。小學生不但能通過這樣的拓展閱讀,學到更多知識及寫作手法,為日后的寫作積累大量素材及優秀的詞匯,同時還能提高自身的閱讀及理解能力。可見拓展閱讀對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有極大的幫助,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養及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總結:
若想提高小學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積極性激發出來。并善于運用問題引導其進行自主閱讀,對課文的思想感情及內涵有更深刻的領悟。同時鼓勵小學生進行拓展閱讀,以強化其閱讀及理解能力,讓學生得以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促進小學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效率及學生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汪小娥.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解析[J].讀與寫,2021,18(2):82.
[2]趙月績.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新一代,2021,25(1):236.
泉州南安市美林龍源教學點 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