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繼雷
摘要:隨著時代的推進,有效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嘗試教學法就是其中的一種,嘗試教學法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思想,通過對教材有效地將嘗試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持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嘗試學習為輔,在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數學素質得到提升,這樣能保障嘗試教學法的應用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前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學生剛開始接觸到數學科目,小學數學的內容相對簡單,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基礎的培養。嘗試教學法是在學習中將練習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不斷練習中了解解題思路,教師在進行引導。讓學生從被迫學習的狀態,轉變成主動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將嘗試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呢?
一、有效引導,鍛煉思維能力
在現在的教育中,教師的授課方式十分重要,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題,沒有一點互動性,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這種方式就好像是把知識強塞進學生的腦子里,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順應現在的教學趨勢。小學數學課程比較容易,并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知識內容雖然較為廣泛,但普遍貼近日常生活。
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的要重視如何引導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若仍然采用應試教育,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與數學素養的培養。傳統的授課方式不能使學生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嘗試教學法的是實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趨勢。嘗試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與學習從而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嘗試教學法的實行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從而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在進行嘗試教學法時,需要突出學生的主動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
小學階段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教師的教學方式就要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效地引導學生以及尊重學生的自己的意愿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訓練,使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例如:“一艘船每天往返16遍,那么在八月份,這艘船往返了多少遍?”如果在毫無感情色彩地講解這道題的情況下,學生肯定覺得索然無味,這樣一道與學生生活毫無關系的例題,不能讓學生主動去想象情境,同時也達不到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師可以嘗試聯系學生的生活來進行講解。
二、營造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想要改變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弊端,為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更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嘗試教學法來打破傳統數學課堂的沉悶,給學生搭建自主展示的平臺,同時,還要確保學生在嘗試活動中積極地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因此,本文就以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為例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嘗試練習中進行自主學習,以為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工作。首先,出示嘗試題。該環節是指讓學生認識本節課要學的內容,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探索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紤]到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很成熟,設計嘗試題的時候可以結合本節課中的例題的難度和類型,教師通過改變一些數字、內容、情境來設計出嘗試題。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在出示嘗試題的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思考下面的練習題。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乘加乘減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習,“圖片顯示公園一角有4個轉盤,每個轉盤上有3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有一個
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學生根據學過的乘法知識很快解答出來,“3x4=12”,緊接著利用課件演示其中一個木馬上的小朋友走了,這時有多少個小朋友?孩子們不但張口就說“3x4-1=11”,并且把算理也解釋的清清楚楚。這樣利用已有知識在短時間內就能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習主動性
教師們要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己多動手,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身的體驗,進行嘗試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能夠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時,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講課過程中也應該更加靈活生動。
比如多舉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或使同學們感興趣的例子來正確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來,這樣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讓學生嘗試自主探究,使他們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己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對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而不是將本節課的知識點硬生生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在沒有進行自主探究的情況下,將會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的難以掌握,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往后的學習中也不會對此知識點進行靈活的運用。
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畫一個圓,再從圓心出發,沿著半徑進行切割,這樣就會得到一個類似長方形的形狀,再知道長方形周長要比圓的周長長10厘米的情況下,讓學生圓出的面積。學生在剛接觸到這類題目的時候,肯定摸不清楚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在通過自主探究之后,學生便能夠發現圓的周長是比長方形的周長少兩條寬的,少了兩條半徑的長度,就能得出半徑是5厘米這樣一個結論,套入公式即可求出圓的面積。
總結:
總的來說,嘗試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數學素養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嘗試教學法具備有效的教學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較為常見。嘗試教學法的實行也更好的突出了學生的主導地位。在如今不斷前進式發展的社會中,身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相信學生,通過下發一些從簡到難得習題,讓學生來進行嘗試,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素養,這樣就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主動權。
參考文獻:
[1]王穎倩.嘗試教學法,讓小學數學課堂更高效[J].年輕人,2020,(9):103.
[2]張蓮英.用嘗試教學法構建小學數學生命課堂[J].教師,2019,(28):56-57.
廣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區六圩鎮岜烈小學 5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