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玲
1 全民健身運動對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促進意義
1.1 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在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影響下,加強學校與社會體育文化教育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順應社會發展形勢。高校健美操課程以身體練習為內容,以藝術創造為手段,融合了美學與娛樂及體育等范疇,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在社會體育中,健美操憑借藝術性等特征,同樣受廣泛群眾的喜愛認可。加強學校健美操教學與社會群眾性健美操運動的整合,能夠拓展拓展運動項目的專業內涵,利于運動項目的多向發展,更利于教學作用價值的發揮。
1.2 提升社會價值
從應試教育下的健美操教學入手分析,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更注重學生項目動作的掌握與學習成績的提升。學生被動接受健美操教學,對健美操的運動機能理論與社會功效等方面知識的理解積極性差,不利于所學知識的學以致用與觸類旁通。而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健美操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與群眾性健美操運動的整合,更利于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與教學方向轉變及項目社會價值的發揮。
2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學的優化途徑
2.1 加強教學思想與目標的轉變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開展健美操教學,教學工作的發展方向與指導思想逐漸發生改變,相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更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健美操運動精神的養成。而轉變教學思想是優化健美操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應當本著以學生為主與全民服務型等教育理念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降低健美操學習與訓練的難度,注重健美操項目的應用性與健身性等優勢特征發揮,給學生提供更多理解與學習健美操的機會,從而擴大其覆蓋范圍。
高校師生對健美操項目的認知片面,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較低,究其原因與項目的教學定位偏差有關。因此應當加強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間的溝通交流,明確掌握全民健身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高校健美操的教學思路與目標定位,將師生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態度中脫離出來,從而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認真對待健美操教學,注重學生對運動項目知識技能的自主構建,讓學生對健美操教學有更多的感悟與體驗。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團結精神等體育思想的培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參與體育項目的教學與訓練中。
2.2 優化教學模式與內容
健美操的運動目標,主要體現在健心與健身及健美等方面,對學生的能力素質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意義。但在全民健身等現代化教育理念引入后,高校健美操教學觀念與模式及內容等方面的滯后性特征越發突出,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與運動目標的盡快實現。調整教學模式與方案與發揮課程優勢的重要前提,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等情況,不斷優化教學的資源與模式,全面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高校應當積極設立健美操的教學團隊,由其負責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課程資源及優勢的挖掘,以加速健美操教學模式的革新進程。在校內進行基礎課的教學,組織與引導學生成立校操舞類訓練隊,鼓勵其參與校外不同規模的比賽,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不斷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推動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采取教學與考核及比賽結合的教學方式,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團隊意識及學習技能水平的提升。在課程設置上,遵循教育部提出的陽光體育等發展要求,放大健美操教學課程的特色性,通過學生社團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現與表達自我的膽量及機會,使其在開放性的氛圍中,逐步發現健美操項目的藝術魅力。在教學實踐中加強經驗總結,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與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體系。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與豐富的教學資源,積極發展第二課堂的教學作用,間接帶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升。圍繞學校當前的師資力量與體育設施等支持性條件,加強教學內容體系的完善,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有效加工處理。
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與復合型人才的主陣地,應當主動承擔推動我國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使命,通過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等方式,盡快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健美操教學需在學情分析后,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優化,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感觸,并在日常訓練中與健美操文化的熏陶下,養成正確的體育思想。健美操是學校與社會大眾最喜愛的健身方式,在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整合下,創新教學內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與時代發展的對接,挖掘學生的學習需求,摒棄落后的健美操內容,合理融入民族舞與武術等我國特色元素或流行元素,強化健美操課程體系的特色性與多元化,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盡快實現教學目標。其次注重健美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同步展開,通過體育鍛煉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反哺。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自主創編與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體會成功的喜悅。在健美操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體現出趣味性與綜合性等特征,達到強身健體與寓教于樂等教學目的,轉變學生學習態度與觀念,使其主動迎合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思想觀念,實現自身能力的快速發展。豐富教學評價體系,引入學生自評與互評方式的同時,教師應當多收集學生的意見想法,以此作為教學計劃與內容等方面調整的依據,以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
2.3 搭建資源交流平臺
搭建資源交流平臺,加強健美操教學與運動等領域的互動,實現社會與學校教學的有機結合,促使健美操教學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首先加強整合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確保健美操教學工作順利展開。其次加強課內課外與線上線下及校內校外的聯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提高健美操在社會基層的宣傳力度與推廣范圍。注重與社區的聯動,通過開展系統性的培訓活動,促使健美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以此夯實健美操多維度發展的基礎。最后通過比賽與經驗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各層次的健美操運動,發揮學生對全民參與的積極帶動作用,實現健美操社會價值的充分發揮。
2.4 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師的職業素養與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優化配置教學師資,是充分發揮教師教學優勢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全民健身時代下,學校應當注重教師結構的優化,引入健身教練與全能型健身指導員等社會健美操文化推廣的專業人才,通過教學活動中的介入指導與有效評價,更利于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教師應當注重自身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的提升,不斷向拉丁與瑜伽及體能等領域范疇拓展,切實發揮健美操的藝術創造性。學校應當拓展教師人才的引進渠道,通過薪資待遇與政策傾斜等方式積極引入專業人才,逐步優化教師人才結構梯隊。完善健美操教師的培訓教育體系,采取多種培訓方式,滿足教師的能力發展要求。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推進,健美操的理論體系越發完善,教師應當注重健美操前沿研究成果的了解,為健美操教學改革獻計獻策,從而推動教學工作的穩中求進發展,間接帶動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態度與方式中脫離出來。通過搭建經驗交流平臺與舉辦健美操教學研討會等活動,讓不同層次的教師在經驗交流中實現取長補短與優勢互補,以此夯實健美操教學改革與運動普及推廣的基礎。
3 總結
高校健美操教學工作的展開不能一成不變,更不能故步自封,應當積極引入全面健身等理念,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教學模式與內容形式等,滿足學生的學習與能力發展要求,盡快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加強學校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的整合,實現了群眾性運動與高校健美操教學的交流,更利于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從而夯實高校健美操教學的基礎。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公共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