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娟
【摘? ? 要】想象力是進行創作的靈感源泉。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科目之一,不僅是引導學生語言學習和文學創作的啟蒙學科,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溫室。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文學創作,還要注重探討教學方式多樣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給予學生展現創作潛能的機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 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59
一直以來,語文都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關鍵學科,將語文拆開來看,“語”即語言,“文”則是指文字、書面語。從廣義上來講,語文以漢語為表述形式,涵蓋了古典、現代等優秀文學作品。很多人也將語文與藝術共同看作傳承人類智慧和文明的媒介,事實上,兩者有著深厚的淵源,有的藝術類學科甚至發源于語文,而在文學或者語言文化等語文方向的創作中,創作者會為作品賦予一定的藝術性來提升作品的美感,展現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正是因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才造就了優秀的作品。所以,無論是語文的文學創作還是在語文學科基礎上的藝術加工都需要想象力,而創作也始于想象力。
同理,語文學科既是展現想象力的載體,也是培養想象力的容器。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語文不再是用來背誦的“應試”學科,而是一門綜合了語言和文學教學的學科,能夠用來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創作能力、審美能力等。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語文又是與學生生活接觸最密切的學科,如果將學生對語文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則可以通過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書法、寫作等方面的創作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豐富教學方法,增加課堂的互動,給學生創作機會,讓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想象用文字或者語言的方式表現出來。同時,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并不成熟,語文教學課程不能被傳統學科知識所束縛,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接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周邊事物進行觀察和思考,幫助學生用語文的視角認識世界,記錄生活,更好地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以及語文素養。
一、從興趣入手,萌發想象的意識
首先,很多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是因為教師在授課時將大多數時間用于講解課文,導致課堂氛圍枯燥,而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語文水平、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如果總是以一篇課文為主進行講解,學生很容易走神。其實語文涉及的知識范疇很廣,包括語言、寫作等,而且能夠與諸多藝術類學科相融合,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添加課程內容,引入其他語文知識,或者整合語文與其他科目的內容,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從而觀察學生對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感興趣,判斷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課程調整,找到最合理的教學方式,適當添加其他教學內容。
其次,在增設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還要確保課程內容有趣,課上可以加入游戲、話劇、辯論,或者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圖片、視頻等情景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展示語文素材,或者讓學生運用語文素材,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來發揮語文素材的作用。比如以節日為主題,教師可以模擬過年的情景,引導學生自己想象祝福賀詞或者賀卡等,讓學生在情景中盡力發揮自己所長,并調動想象力,展現自己。
二、從課堂氛圍入手,擴展想象力
首先,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不同,課堂參與度、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就會存在差異。而語文是一個需要理解力和記憶力的學科,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或者記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教師要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問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最直接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要適中,重點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保證學生參與到互動中,增加學生敢于表達的自信心,然后才是專業的知識科普,比如在課程中期提出“如果是你要如何選擇”“你覺得這個人物應該是什么樣的”等開放性問題。另外,小學生沒有固定的思維方式,很多時候他們有著天馬行空的創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表達機會,并讓學生將表達的內容記錄下來,從而將想象力引入語文創作中。
其次,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和小組討論。小學生是喜愛集體活動的,集體活動往往能夠帶動課堂氣氛。每個學生看待事情的看法不一樣,可以在小組討論的時候進行交流,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求同存異。一方面小組活動能幫助學生擴展想象的空間,另一方面,在交流過后,學生能獲得更多創作的方向,了解更多知識,完善自己的表達或者作文。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有趣的課外讀物,或者在教室內放置一些書籍,營造開放的語文學習氛圍。
三、從生活體驗出發,激發想象力
首先,創造大多是從生活體驗出發。要描寫或者表達的內容,無論是寫實,還是虛構,基本都是從現實生活的細節、見聞中提煉出來的素材。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依靠課本和課外書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增加想象的空間以及素材。比如讓學生寫日記或者組織故事會讓學生自己講故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知識有著很強的接受能力,面對沒有見過的事物會產生各種想法。這些想法既是學生創作的源泉,也是幫助學生擴寬想象空間的鑰匙。教師可以開設一些自主性的課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寫作。在課下,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創意作業,比如從名著中截取一小段文章,鼓勵學生進行后續創作,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其次,觀察是產生想象力的另一個途徑。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是固定的,而環境是隨時變化的,觀察生活中的小事,或者一幅畫、一次聚餐,都可以得到不一樣的見聞,從而提高想象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下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并且督促學生將觀察到的事物記錄下來。當學生把這些素材帶入課堂,教師則要告訴學生如何運用,如何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讓學生將靈感有機會施展出來,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從敢想轉變為敢于實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想象力最旺盛的時期,而語文學習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途徑之一,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記錄下天馬行空的想象,也要鼓勵學生利用語文進行創作。在課堂上則要營造舒適、輕松的課堂氛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的想象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