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義鳳
摘要: 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下,“聽、說、讀、寫”能力始終是語文課程涉及到的四項基本能力。其中,作文作為“說”與“寫”能力的表現載體,自然受到廣大教師及家長的充分重視。一直以來,作文在語文考試中所占分值比重都較高,然而在實際考試中的得分率卻并不理想,進而影響學生語文學科整體水平。因此,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則需教師采取更加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突破作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基于此,本文將圍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突破要點”這一主題展開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突破要點
前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效果能夠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而語文學科作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更是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畢竟高考是高中學子人生路上重要的轉折點。然而縱觀當下高中語文教學情況,便可發現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存在一個瓶頸,便是作文寫作。一直以來,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單一化的背景下,學生的寫作水平往往很難得到真正的提升。而隨著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語文課程更加強調以核心素養為本。基于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則需以上述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教學智慧,突破作文教學的難點內容,打破學生作文學習的瓶頸,具體方式如下:
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所有成功者都是善于閱讀者。”
歌德也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對此,我深表贊同。無論學習哪一學科,書籍的閱讀都是十分有益的。其中,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教師往往都會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閱讀、勤閱讀,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此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還可以為學生寫作學習助力。可以說,通過廣泛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精神世界,還可以為學生寫作積累更多豐富素材。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若想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是關鍵。
例如,在學習《雷雨》這篇文章時,其教學目標之一便是通過對文章的解讀來品味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內心世界,讓學生對傳統社會的封建統治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幫助學生感受這篇文章中所傳達出的悲劇意識。基于此,教師即可在這篇文章學習的基礎上,對文章中心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以“絕境中的不絕希望”為主題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為避免學生出現“無話可說”、“無例可舉”的現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史鐵生先生《我與地壇》一書,特別是其中的《我與地壇》一文。具體而言,《我與地壇》是一本充滿哲思與人性的書。地壇只是一個載體,這篇文章的本質則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與“絕境中的不絕希望”主題正相契合。因此,通過這本書的閱讀,學生定能有所啟發,更好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主題作文。
二、明確思路,突出寫作中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說出這樣一句話:“寫作一小時,評分三分鐘”。具體展開,教師的這句話是針對高考閱卷來說的。在高考閱卷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內,閱卷教師無法對每一篇作文都進行精讀、細讀,只能在三分鐘時間內,對文章觀點、主題、內容、語言、卷面書寫等進行一個整體的瀏覽,而后給出相對合理的分數。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則需充分抓住閱卷老師的閱卷特點,引導學生明確思路,突出文章觀點、主題等中心。
第一,切合題意。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學生寫作語言十分優美、舉例也十分豐富,卷面也十分整潔,但卻得到很低的分數。究其原因,則是出現了“跑題”現象。眾所周知,只要文章出現了“跑題”現象,那么寫作分數一定是不盡理想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需引導學生仔細審題,深明題意,寫出切合主題的文章。第二,擺明觀點。在作文寫作過程中,文章觀點便是文章寫作的“中心眼”。基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則需引導學生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觀點,將文章觀點放在“顯眼”的位置,如第一段的開頭或結尾等位置。第三,內容充實。在高中寫作過程中,學生寫作題材一般以議論文為主。一篇好的議論文,一定有鮮明的論點、豐富的論據做支持。論點的明確、論據的充實程度是閱卷教師評定分數的重要標準之一。基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則需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多多積累,以不斷豐富、充實文章內容。第四,語言流暢,書寫工整。在寫作過程中,為了所謂的“趕時間”,學生常常會出現“語無倫次”、“字跡潦草”的情況,在文字中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而影響整體寫作效果。基于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則需對學生語言表達流暢度和書寫方面做出更加嚴格的規范與要求。
三、精細批改,完善寫作技能
寫作批改,作為寫作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往往得不到學生的充分重視。然而實際上,作文批改環節才是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重要環節。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便是通過不斷寫作、不斷批改、不斷完善來實現的。若是抓錯了重點,只顧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而沒有對學生作文進行精細批改,引導學生不斷完善,那么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終將成為“空談”。
例如,在學習《赤壁賦》這篇文章時,教師即可在完成這篇文章基礎知識講解的基礎上,對這篇文章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以“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一主題進行寫作。寫作完畢,教師即可對學生作文進行精細批改,將文章中結構、論證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標注,而后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標注進行更改。在修改完成后,教師還可對其進行二次批改、三次批改,直至達到學生寫作“最高水準”,以此完善學生寫作技能。
總結
總而言之,作文水平作為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教師理所應當對其花費更多心思。基于此,為通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即可在教學方法上加以突破,通過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明確思路,突出寫作中心、精細批改,完善寫作技能等方式來開展作文教學。相信通過教師的反思、探索與創新,定能幫助學生突破作文寫作的瓶頸,為學生增添更多寫作指導,給予學生更多寫作信心,進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實現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創新路徑研究[J].學周刊,2021(16):69-70.
[2]王利娜.核心素養視野下新高考作文教學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202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