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奕豪

籃球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競技性運動,在運動事業中有著重要地位。在籃球技術不斷創新的同時,籃球運動開始向著社會化、產業化、科學化方向發展,這表明籃球運動前景十分廣闊。為了讓籃球訓練健康、良好地發展,從基礎抓起、娃娃抓起顯得十分關鍵。小學階段籃球訓練需要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選擇更有效、科學的訓練方法。
1 小學籃球體能訓練的意義
小學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屬于重要構成,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體能訓練有著其他項目所無法替代的意義。小學籃球體能訓練主要有四個價值。首先科學的體能訓練方式才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進而讓學生以出色的體能發揮籃球技術應有效果。其次,扎實的體能素質能夠讓學生盡可能真正展現自己的身體素質能力。另外,體能素質關系到學生的身體水平,能夠減少學生身體受損問題的發生。最后,學生體能素質和其心理狀態直接掛鉤。身體素質過硬,能夠讓學生保持自信與良好的心理狀態,從容應對賽場中的各種情況的發生。
2 小學籃球體能訓練注意事項
2.1 牢牢結合體能與技術訓練
之所以開展訓練活動,為的是在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順利完成比賽。也就是說體能訓練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訓練目標,只是籃球訓練中的重要部分。小學籃球比賽中,體能訓練需要配合專項訓練,這樣才能最大化展現體能訓練價值與意義。訓練中,需要讓體能訓練與戰術訓練融為一體,按照選手身體素質情況訓練,應協調體能與戰術,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2.2 關注訓練恢復
小學籃球體能訓練的時候,假設學生沒有出現身體疲憊的問題,表示此次訓練效果不達標,沒有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假設體能訓練讓學生十分疲憊,但沒有配備恢復措施,則不利于選手的身體健康成長。體能訓練需要配合合理、有效的恢復手段,這樣才能可持續訓練,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3 小學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
3.1 力量訓練
在小學籃球體能訓練中,力量訓練是最基礎的內容。力量訓練中,教練使用不斷增加運動量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肌肉力量,強化學生的神經系統指揮能力。此外教練還可以使用速度力量訓練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負重訓練與不負重訓練兩種類型。負重訓練的時候,合理控制負重強度。通常來說,負重強度為本人力量極限的60%左右。應統籌兼顧速度與力量,協調發展二者才能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不負重訓練的鍛煉對象主要是速度與下肢力量,能夠克服身體的體重壓力,從而增強身體力量。常見方法包括跳深與跳臺階,跳深如圖1所示。
讓身體的速度與上肢力量達標。耐力訓練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一般使用可以提高學生攝氧、用氧、輸氧的訓練手段,讓學生能夠平衡身體內部的脂肪和糖元含量,提升學生肌肉支撐力。另外教練訓練的時候,負荷法也是很不錯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有氧代謝能力。應搭配使用間歇負荷法,即將有氧與無氧結合到一起。
3.2 敏捷度訓練
看起來簡單地籃球運動,對學生的敏捷度卻有著很高的要求。敏捷度主要表現為空中對抗、上籃、運球、傳接球等。籃球訓練的時候,需要教練使用有效且科學的方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與敏捷性。讓學生擁有更強大的反應速度、敏捷性與爆發力。良好的關節韌性與肌肉彈性才能支持學生協調身體素質。
敏捷度訓練的時候可以從下述角度切入。首先分解籃球的技術動作,將其分為多個動作步驟,不同動作配合不同戰術,以此培養學生球感。其次使用專項移動訓練,比如帶球過障礙、運球跑圈等,提高學生身體配合能力,讓學生的身體能夠保持平衡。如上籃動作強調上肢與腳步的完美配合,需要多訓練才能熟悉與掌握。最后使用梯繩訓練,提高學生靈敏度,尤其是移動速度與反應速度,創造更多得分機會。
3.3 爆發力訓練
籃球訓練中彈跳力訓練同樣是很重要的內容,屬于綜合性項目。訓練中,需要教練把握、協調力量與速度的關系,將以上種種和籃球訓練結合到一起,將重點放在學生下肢力量訓練,增強爆發力。眾所周知,爆發力隨意性比較突出。比如彈跳的時候,學生需要將速度與高度控制在合適范圍,根據時機彈跳。所以應當設置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熟悉彈跳要求,鍛煉爆發力。
小學階段的籃球訓練,必須重視體能訓練。教練需要明確體能訓練重要性,增加體能訓練占比。教練需要充分把握訓練規律,在訓練期間給予合理、正確、科學指導,保障訓練質量與規范性。讓學生以均衡、健康的身體素質迎接挑戰與比賽。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北京師范大學慶陽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