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根 付哲敏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微課、微課程逐漸成為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以及如何有效的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議題。研究認為,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高校術科教學課中應大量使用微課程來豐富教學資源,可以單獨使用微課程,也可以將微課程與翻轉課堂有機融合。廣大教師急需高質量的術科技戰術視頻資源素材。在設計和使用中,要注意結合授課者的風格和學習者的需要來選擇微課的類型。具有豐富內涵的微課程可以幫助學習者從教、學、練等多角度來獲得啟發、夯實基礎、習得技巧。研究為提升高校術科教學質量,促進體育教學與訓練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助力和幫助。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意見》中提出,必須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習總書記強調,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功能。
近幾年,微課、微課程、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師課堂中逐漸被認可和實施,以全國微課教學比賽為起點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微課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如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在大中小學體育術科教學課中,微課程的研究尚處于空白階段。
1 微課、微課程的分析
1.1 微課的定義及其特點
微課的雛形最早來自于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McGrew教授所開發的“60秒有機化學課程”。胡鐵生先生在2011年首次定義了微課,他認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的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的資源整合。整理前人研究,筆者比較贊同宋利偉的觀點,他認為微課可以與課程標準、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有機融合起來。微課具有簡短、明確、完整和便捷的特點,它是通過小段錄音或視頻,圍繞核心內容而進行的教學設計,其是由支持的網絡或移動終端,為學習者創造不同時空的直觀學習。
1.2 微課程的定義及其特點
2011年,“微課程”首次由關中客提出。胡鐵生認為,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是由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等組成的課程資源。宋光輝認為微課程是以微課為基本單元,在互聯網環境下實現教育目的的師生多邊互動的講授過程。微課程具有目的明確、內容精簡、資源多樣、終端多樣等特點。每一課都緊密結合教學計劃,通過網絡等多媒體進行傳播。課程內容資源多樣、短小,使用方便,具有嚴謹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另外,微課程最大的特色在于具有校本性,許多專家認為其是由不同學校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制作的視頻課程。
2 體育術科微課程教學需求的調研和分析
前幾年,在某些高校舉行的培訓會中,參加微課程培訓的專家都是各院校從事信息化技術的專家和教師,培訓的重點主要為相關軟件的使用,如繪聲繪影、思維導圖等。我們通過追蹤調研數據找到了前述培訓內容被如此安排的原因,原因在于有一半的教師認為微課的后期編輯技術難度較大,有四分之一的教師認為微課的視頻拍攝難度較大,而只有極少數的老師認為自身存在選題、確定知識點、不會設計等困難。因此,從中不難發現,教師的本職業務,即教學的核心被忽視了。
在研讀和分析我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作品時發現,很多作品不符合微課的要求,即沒有很好的進行策劃和設計,微課的內容與方法選用不當,但是其制作技術基本沒有問題。
基于以上信息,近期調查和總結了率先開始微課程制作的高校體育術科教師的教學需求情況,有97%的教師認為缺少配套視頻素材,產生此項需求的原因在于教師急需視頻素材庫,他們發現目前市面上素材庫中的視頻或圖片存在專業性不強、單一,術科技戰術示范動作不夠標準等問題;有61%的教師認為如何有效、直觀、簡潔地將知識點呈現給受眾是困擾自己的關鍵困難,他們認為,在場地授課中,每名教師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活”來傳授技能,但是,當需要在微課視頻中詮釋時,對自己的傳授技巧產生疑惑,擔心會有悖常理而遭到非議;還有少部分教師認為圖文并茂的制作微課是較為復雜的,個人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這個“整合”的工作,從而導致作品只是教師在“干巴巴”的講課,導致視頻視覺效果大打折扣;也有少部分教師認為自身的拍攝經驗不足,例如在需要從多角度再現同一技術動作的拍攝和后期制作中,由于沒有考慮周全,使合成的鏡頭過于單一。從以上需求調研中我們發現,術科教師已經不再過多的困惑于視頻制作,因為所在高校均已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輔助完成;他們已經將課程資源——微課,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且在設計和制作中能夠有所思考,但是在制作中對自己的專業優勢存在懷疑,繼續高質量的技術動作等視頻、圖片來豐富自己的微課資源。
3 體育術科微課程教學的設計和制作
微課設計與制作包含兩大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對授課內容的設計和制作;二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后期拍攝和制作。在以往的工作經歷中不難發現,部分教師把工作重點放在后期拍攝和制作方面,忽視了對微課結合本專業課特點的設計工作。
根據微課教學的目的不同,微課的類型有很多,最常見的是講授型、演示型,即按照時間、知識點、重點、難點或考點進行講授,每名教師的講授風格可能會有所不同,且不局限于課堂講授,也可以在戶外、運動場地、社會實踐中進行授課。其它微課類型還包括答疑型、實驗型、實習型、合作學習型,以上分類是從教學方法方面進行區分的。如果從其它角度進行劃分,微課的類型還有很多,例如在術科課堂教學中,我們根據理論課和實踐課還可以劃分為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微課;從教學情景角度還可以劃分為職業培養、技術基礎與提高、戰術基礎與提高、現場演示、角色演練、多媒體創設等。
我們比較了諸如中國慕課和智慧樹等公共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各類課程后發現,在運動領域課程中,多是以講授型和演示型視頻課為主要展現和授課形式。因此,非常有必要從微課程類型方面入手探討術科教學的創新設計與制作問題,同時還要總結其能動作用。以下以術科演示型微課程為例進行介紹。
3.1 術科實踐課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翻轉課堂是近幾年教學改革的產物,其能夠實現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有所創新,使得微課程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將微課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在具體操作中,術科教學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全部微課視頻、全部文案、進階式或階段性作業、創新議題、考評結果等。其中全部文案應該包括翻轉課堂教學進度、翻轉課堂教案、導學案或任務清單、過程記錄清單、評價方案等。
如在導學案中應該以微課為中心,以問題與發現、啟發引導、示范演示為主,突出重點和難點,必須考慮學習者的感受和效果;再如在創新議題中,可以圍繞某項技術的應用背景和環境來啟發學生思考如何進行演示或如何進行訓練,引導學習者在由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的實踐中提升技術應用技巧和創新能力。
3.2 術科實踐課中微課程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限于視頻資源,許多高校并沒有實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部分高校嘗試利用微課程來輔助和豐富教學實踐,尤其在術科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實操是最重要的,因為看的再多,不如實踐中練習,但是如果在實操中加入微課,會極大提升演練效果。
首先,微課程要契合實踐教學的需要,例如知識點的劃分要準確;其次,每個微課都要能夠引起學習者的高度注意,如能夠引起興趣、新意、積極性等;第三,與比賽、教學,乃至今后的訓練息息相關,不能脫離學習者的使用環境;第四,要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和動作來介紹,避免拖沓和過多的重復;最后,進階的安排不同內容,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習者的需要。
綜上所述,微課和微課程有所不同,微課程是一門進行系統策劃的微課集合,在其設計中,必須結合教材、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規定的知識點來選取微課的目標、方法、類型等,以此來構成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碎片化的課程。
在術科教學中,教師期望能夠挖掘和發現適合的術科素材庫來滿足微課制作的需要。微課制作的目的包括參賽和教學,不同的目的,其制作方式有所不同,另外,從微課類型來看,根據理論課和實踐課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微課;從教學情景角度考慮還可以劃分為職業培養、技術基礎與提高、戰術基礎與提高、現場演示、角色演練、多媒體創設等,無論何種類型,都要契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需要。
微課程和翻轉課堂是兩個不同屬性的術語。在組織微課程過程中,可以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進行多邊的教學活動。在翻轉課堂中,課下和課上的內容中均可以安排已經碎片化的微課,二者相結合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此點已經被國內外廣大學者所認同。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以及微反思被認為是微課程的四大資源。因此,在高校術科教學中,組織進行二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即高質量的微課可以使學習者在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可以直觀的掌握知識和內容。在翻轉課堂中,可以通過互動、作業、研討等多邊活動,將課內外緊密銜接和利用起來,能夠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學習。
微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結合授課者的風格和學習者的需要而定,要直奔主題,避免拖沓,在術科教學中,還要配以豐富的動作和方法演示,以幫助學習者從教、學、練等多角度來獲得啟發、夯實基礎、習得技巧。
課題:沈陽體育學院課題《體育術科微課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課題號:YBJG202009。
通訊作者:付哲敏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