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文化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文化館進行文化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形式。文化扶貧是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對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予以幫助,從而不斷提高當地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在精神上徹底擺脫貧困。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有效推進文化館的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是當前的重要策略。文化館要進一步地接地氣,要做到文化下鄉,讓人民群眾能夠實實在在地接觸到文化,學習到文化,不斷發揮文化館的服務職能,做好文化精準扶貧的相關工作。
關鍵詞:精準扶貧;文化館;優質化;平民化
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要大力推進文化館的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文化館服務能夠為公民提供基本的文化需求,能夠通過自身的功能組織群眾進行文化運動,普及文化藝術知識,培養大量的文化精英和文化骨干。文化扶貧主要是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貧困地區更多的扶持和幫助,讓他們通過文化的力量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并能從精神和物質上徹底地擺脫貧困。文化館是政府公益性的群眾文化機構,“精準扶貧”賦予了文化館新的意義和內涵,如何充分發揮文化館的服務功能,這是對文化精準扶貧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通過文化館實施精神塑造工程,營造更加濃厚的文化扶貧氛圍
文化館是政府公益性的群眾文化機構,通過文化館能夠實施精神塑造工程,能夠營造更加濃厚的文化扶貧氛圍。要大力發揮文化館的功能,通過文化館培養家風文化,每個地區和地方都有不同的家風文化特色,文化館要善于整理和總結當地家風文化,弘揚孝道,兄弟和睦,姐妹團結,為建設新時代的家庭而努力奮斗。文化館要大力培育節日文化,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發揮更大作用,春節、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都是傳統的節日,文化館通過節日強化價值引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文化扶貧。同時文化館要大力培育廣場文化和地域文化。文化精準扶貧的主要對象是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貧困地區大多數是農村,而貧困人口則大多數是農民,要在文化館中建立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加快文化與教育的融合,加快文化與歷史的融合,加快文化與當地風土人情的融合,同時要加快文化與科學技術的融合。開設鄉村的道德講堂、歷史傳統講堂和科學文化講堂,傳授給農民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市場管理技能,讓農民充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農民,打造適合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學習平臺。要進一步突出精準文化扶貧的主體,通過網絡投票和現場投票的方式選出最美家庭、身邊好人,通過家庭和好人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快文化精準扶貧。在貧困地區要大力開展讀書學習活動,要以閱讀為美,要以學習為美,讓廣大農民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要開展廣場舞、大秧歌等活動,讓貧困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都對生活充滿希望。要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培養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文化扶貧意識,要讓文化扶貧通過文化館的功能進入學校、家庭和社區。總之,要通過文化館實施精神塑造工程,傳授更多的文化科學知識,營造更加濃厚的文化扶貧氛圍,讓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從精神和文化上擺脫貧困。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推進文化館的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就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館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良好的環境和優越的條件吸引更多貧困地區的貧困人群走進文化館,在文化館內讀書寫字,學習文化,陶冶情操。同時要以文化館為基礎,多方面籌措資金,健全市區、街道辦事處以及農村的文化設施,建立跟文化館匹配的圖書館和全民健身中心。構建文化服務堡壘,推進農村貧困地區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要讓貧困地區中的貧困人群能夠在家門口學習、娛樂和健身。要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多種文化活動。要以文化館為重要載體,以文化扶貧進農村為重要內容,通過文化館組織和開展各種文化服務,比如組織流動的舞臺車,舞臺車可以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能夠感受到黨給他們的溫暖,能夠讓他們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先進的文化。要組織流動圖書車,將一些優秀的圖書通過圖書車的形式讓群眾第一時間看到,比如通過圖書車展覽《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胡錦濤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讓人民群眾學習幾代領導人的著作,感受中國的發展和面貌的變化,鼓足勇氣,力爭上游。文化館要帶領流動電影隊深入農村地區和特殊群體,開展文化服務活動,比如放映一些革命題材的老電影——《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建立新中國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放映一些當前比較流行的正能量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失孤》《戰狼2》《我不是藥神》《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民群眾切身了解當前的社會熱點和祖國的日益強大。文化館要根據地方特色和地方歷史,加強主題文藝創作,以精準扶貧為主要內容,將這些節目打造成文化扶貧和物質扶貧的典型。
三、加大文化精準扶貧宣傳力度,推進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
部分欠發達地區存在著重視經濟、輕視文化的現象,人民群眾的綜合物質和文化修養長期以來提不上去,基于此,要加大文化精準扶貧宣傳力度,推進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破除欠發達地區落后的習慣和風俗,糾正他們的心態,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館要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要跟當地的媒體進行對接和溝通,通過廣播電視和報紙雜志宣傳文化精準扶貧政策和平民化服務。要經常在欠發達地區尤其是欠發達的農村撰寫宣傳語、發放宣傳頁。要開通文化館的微博和微信,通過多媒介宣傳機制,有效推進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進行文化精準扶貧,要注重當地的精神脫貧宣傳教育,讓當地老百姓深刻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實現文化上的脫貧,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要在當地培育和宣傳精神文化脫貧的典型,對他們進行公開表彰,讓他們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運用榜樣的力量號召和鼓勵群眾不但要戰勝物質上的貧困,更要戰勝精神上的貧困。文化館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將精神上脫貧致富的典型改編成小品、相聲、評書、話劇等文藝題材,并在各地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活動。文化墻是農村比較常見的宣傳方式,要用文化墻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文化精準扶貧的實踐中,要設定特定的專題。如中國革命的專題,主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如改革開放專題,主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40年的歷程中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設立中華傳統文化故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扶貧幫困的成果等專題。總之,要在貧困地區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讓人民群眾自覺地消除文化貧困和精神貧困。
四、多方聯動,打通線上線下,實現文化精準扶貧
文化館要與時俱進,進行多方聯動,打通線上線下,實現文化精準扶貧。文化館要以基層地區尤其是基層農村地區為著眼點和突破口,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比如宣傳部門、教育部門和圖書館等機構,借用社會力量,建立貧困地區文化精準扶貧的工作長效機制。要注重“文化輸血”,更要注重“文化造血”,從線上和線下兩方面推動文化精準扶貧。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要積極在農村實現全網覆蓋,打造“互聯網+農村”,構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在文化扶貧和推進優質化、平民化服務中,要善于運用微博和微信,宣傳黨的扶貧相關政策,發布最新的扶貧動態,發布各種宣傳活動和便民信息等。要組織當地居民學習互聯網和運用互聯網,讓他們熟悉、掌握網絡技術,通過網絡技術學習文化知識和科技知識。要積極探索“互聯網+文化”的實現模式,讓文化在互聯網的技術下變得更加接地氣。一些貧困地區雖然經濟上欠發達,但是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傳統和革命歷史傳統,要深入挖掘和開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同時要大力宣傳當地的手工藝制作,手工藝制作不但能提高當地人民群眾的經濟收入,也是當地歷史文化的積淀。要將經濟扶貧和文化扶貧深入結合起來,文化館要起到連接作用,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推動文化館的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總之,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挖掘文化資源,多方聯動,打通線上線下,積極推進當地的文化精準扶貧,使得文化館更能接地氣,更接近人民群眾,實現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五、結 語
文化館在文化精準扶貧中起到了積極而特殊的作用,要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推動文化館的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要通過文化館實施精神塑造工程,營造更加濃厚的文化扶貧氛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精準扶貧宣傳力度,推進優質化和平民化服務;多方聯動,打通線上線下,實現文化精準扶貧。我們不但要在經濟上徹底脫貧,更要在精神文化上徹底扶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
參考文獻
[1] 戴旭鋒:《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三館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展前瞻——以浙江省嘉善縣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年第5期,第10- 13頁。
[2] 戴艷清、戴柏清:《創新融合發展背景下公共數字文化工程供給要素配置優化》[J].《圖書館學研究》,2020年第1期。
[3] 李亞男、范雪:《淺談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助力文化扶貧的探索與實踐》[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20年第2期。
[4] 陳波、陳立豪:《虛擬文化空間下數字文化產業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5] 張學暉:《創新服務手段 夯實服務內容——淺淡未來文化館發展方向兼及互聯網+文化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年第6期。
[6] 鄭玉香、陳婷婷:《“互聯網+”環境下學生文化消費的特點與教育引導》[J].《遼寧教育》,2016年第13期。
[7] 周紫玲:《“互聯網+”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育人功能》[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