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云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田徑類運動屬于比較常見的運動類型,田徑類運動相比來說經濟性更強,趣味性較弱,因此很難提升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田徑運動能夠幫助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因此需要教師積極探究趣味性強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趣味性田徑運動內容和有效教學措施。
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田徑運動屬于比較常見的教學內容,但是大部分小學生對于田徑運動興趣不高,整體體育課堂看上去教學氣氛嚴肅,學生在運動中缺少主觀能動性發揮。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小學生的情感需求和運動體感,采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其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自主鍛煉、自主運動,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
1 趣味性田徑運動的重要性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內驅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豐富學習體驗。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模式,能夠引發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學習熱情,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通過田徑運動鍛煉身體,提升身體素質水平。趣味性田徑運動的開展大部分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在小組活動當中,學生不僅代表了個人,也代表了整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的個人表現都跟小組最后的成績息息相關。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逐漸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師在田徑運動中都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但是由于田徑運動自身的特殊性因素,教師單純的依靠教學大綱難以提升學生的田徑運動熱情,需要教師能夠根據課堂教學情況,調整田徑運動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趣味性。一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根據教師的命令完成各項運動,學生參與自主性不強,教師沒有詳細的觀察和跟蹤學生的運動情況,影響學生的最終鍛煉效果。趣味性田徑運動強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發參與到運動當中,提升運動水平。
2 小學體育田徑運動項目的趣味性教學
2.1 短跑運動
短跑屬于對于學生爆發力要求非常高的運動項目,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喜好來說,短時間內進行爆發和沖刺的運動項目更受學生們歡迎。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管是短跑運動還是長跑運動,都同意選擇了一樣的訓練方法和訓練規則,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趣味性教學,要擺脫傳統常規的教學訓練方式,選擇使用豐富多彩的短跑訓練模式,提升運動趣味性。例如在進行閃躲跑的運動訓練當中,閃躲跑是要讓學生在一定的跑到范圍內安排2-3個人進行相互躲閃和追趕。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手中拿著能夠在對方身上粘貼的標志物,然后其他的人只要被粘貼標志物就被淘汰,替換新的人進入活動當中,看看最后誰能堅持到最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們的段時間爆發力,還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的靈敏度。小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在游戲類活動中參與十分積極主動,有效提升了運動效果。除了閃躲跑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出沿線跑的運動方式,學生們沿著跑道的直線進行跑步,比賽誰的腳距直線幅度更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教學工具,在跑道上設置標志物,標志物略長于學生們短跑的長度,讓學生自主選擇跑道,看看能不能在途中跑超過標志物的距離,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短跑速度。
2.2 長跑訓練
跟短跑訓練相比長跑訓練重點要求學生的耐力要好,長跑訓練對于學生的體力消耗非常大,并且運動量持久,趣味性比較差,因此很多學生都非常不喜歡長跑訓練,認為自己根本沒辦法跑下全程。事實上通過長跑訓練,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心肺功能,培養小學生具備堅韌不拔、堅定不移的意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升。教師采用趣味性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傳統長跑訓練中單調的繞圈跑步訓練模式,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帶有趣味性的跑步訓練內容,讓長跑變得不再那么單調乏味。例如教師結合場地的特點,在其中設置出三角形、五角形和蛇形圖形,學生們按照圖形進行跑步,把所有的圖形跑完訓練結束。在跑步過程中學生們要注意自己跑步的路線圖,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跑步注意力,不知不覺完成整個長跑訓練。除了圖形跑步之外,還可以使用鏈接跑步的方式,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跑到起點的五十米處設置標志物,學生跑到標志物之后返回起點,然后拉起第二名學生繼續跑步,跑道標志物候拉上第三名學生,這樣讓全組成員都連接在一起,跑完整個全程訓練。
2.3 障礙跑步訓練
障礙跑是在跑步訓練的途中設置障礙物,能夠提升跑步的難度。在小學體育課堂上障礙跑的設置基本是使用桌椅板凳和柵欄等物品,這種純跑步訓練的障礙物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趣味性田徑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障礙物品,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跑步訓練。例如跨越柵欄、鉆過繩索和攀爬木架等內容。面對不同的障礙物學生們跑步通過的方式也不同,這樣具有挑戰性的訓練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好奇心,相比單純的障礙物訓練來說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4 跳高訓練
跳高運動考驗了學生的彈跳力以及身體的柔韌性。小學生的跳高能力不足,身體力量相對較弱,如果進行跳高訓練采用常規的訓練方式,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挫敗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采用趣味性田徑教學訓練,教師把跳高教學分為不同的訓練階段,分階段的強化學生的跳躍能力。例如一開始先要求學生單腳或者雙腳跳高越過地上的障礙物。障礙物的高度也可以之間的提升,這樣能夠讓學生進行連續跳躍,不斷地鍛煉學生的爆發力。充滿挑戰性的跳高訓練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好勝心。另外教師可以在高處懸掛物品讓學生進行連續起跳,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
2.5 跳遠訓練
跳遠是有助跑過程、跳躍、騰空和落地等一系列動作。在此過程中考驗了學生們的彈跳能力、身體平衡控制能力。在跳遠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詳細講解跳遠技巧,改變傳統的機械式訓練方法,采用趣味性比較強的訓練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訓練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單腳跳和雙腳跳替換進行,連續運動跳過障礙物。學生也可以進行自由跳遠,不設定起跳的地點,學生們可以自主發感受助跑和起跳動作的銜接,提升起跳的流暢性。教師也可以在沙地上放一下標志物,激勵學生能夠在助跑之后用腳去踢這些標志物,學生踢到之后可以把物品作為獎品獎勵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的運動動力大大提升。
3 小學體育課堂趣味性田徑運動教學優化措施
3.1 教師要加強創新力度
在體育課堂上田徑運動非常重要,需要教師能夠加強教學創新力度,思考如何能夠讓田徑運動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味性,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思考跟田徑運動相關的教學小游戲,重新規劃田徑比賽的運動規則,一切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參與積極性為主,符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在田徑運動教學中把走、跳、跑等運動轉化成為趣味性強的游戲形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 開發符合田徑運動要求的教學工具
在小學體育課堂田徑運動中,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正規的教學工具和教學場地,但是這些教學輔助工具過于死板,對于小學生來說起不到任何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自主研發出符合教學的教學工具,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使用生動形象的趣味性教學工具,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3.3 定期進行趣味性田徑運動會
教師定期舉行田徑運動會,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讓田徑運動訓練變得更加競技化,提升運動趣味性。教師可以適當的降低參賽的難度,采用游戲類型的運動要求,吸引更多的小學生參與其中,普及趣味性田徑運動教學方式,提升小學生的體能水平和田徑運動水平。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堂要積極創新教學觀念,重視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醫學生成長需求為主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而教學環境,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運動訓練中,提升運動效果。趣味性田徑訓練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推廣很有必要。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仲愷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