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青
摘 要:在高中階段,數學課程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主要的高考科目之一,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在如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除了教授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我國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文化和教學的整合也被提上了議程,怎樣把傳統(tǒng)文化全面滲透到教學中成了每個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 數學教學 文化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2.018
一、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1.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科價值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快速完成授課,開始復習工作,基本都會在高一、高二時加快教學節(jié)奏,而學生每天除了要面對各科文化課,還要在短時間內把教師所講的內容消化掉。可以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使這一教學現狀得到改善,可以把數學文化應用到課堂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功能性,進一步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把數學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二者整合起來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充分表現數學知識的科學探究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展示其人文特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文化方面的氣息。在向學生進行數學文化滲透工作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有機融合,可以使整個課堂富有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從而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幫助其體會數學別樣的魅力,進而實現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以數學思想為主導,滲透數學文化
思想在文化中就相當于其靈魂。只要是數學文化,其中必定會蘊含相關思想。沒有思想的文化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沒有靈魂。因此,在滲透數學文化時,教師要以思想的滲透為主。數學家在對數學進行研究探索時,其內心活動在不斷獲得新的體驗,產生新的思考,進而得出最終的數學思想。與書本上所得出的知識成果相比,數學思想是一個比較直接、動態(tài)化的經驗。在平時的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數學思想主要有整體與局部、數形結合、函數轉換思想和化抽象為直觀四種。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這一塊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在正式開始授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數學結合思想的起源,并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展示相關的圖片供學生觀看,讓學生能夠直觀清楚地了解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及其發(fā)展歷程。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數形結合思想的適用范圍和必備條件進行理解,使學生在習題中嘗試對數形結合思想進行運用。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圍繞教材,以教材為中心向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幫助學生切身體會數學思想中蘊含的數學文化。
2.以數學應用為切入點,滲透數學文化
知識出自生活也運用在生活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科學家及其相關數學發(fā)現,從而實現數學文化的滲透。比如在1950年左右,我國數學家華羅庚發(fā)表了一篇議論文,名為“大哉數學之用”。在這篇議論文中,主要對數學知識在物質變化、化學變量和空間粒子等多個學術領域中的應用進行論述,分析數學進步發(fā)展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因此,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向學生普及華羅庚研究幾何應用的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在其中的內涵。另外,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建立在真實生活的前提下,鍛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充分彰顯數學知識的價值。把數學文化和數學應用聯系起來,既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 辛志鵬《探究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文化教育的意義與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16期。
[2] 陳曉丹《高中數學文化教育實施意義與策略分析》,《文化產業(yè)》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