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光 山珊
摘 要:文化具有很強的引導性,而且教育功能十分強大。在我國大力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時代背景下,切實發揮傳統文化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動學生教育管理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簡要分析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優化策略,旨在為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傳統文化 學生工作 積極作用 優化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2.036
在我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將傳統文化納入到民辦本科院校教育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從當前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很多教師都在研究如何實施傳統文化教育,而且也形成了一些科學的教學機制,但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方面,主要是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價值仍然比較模糊,進而制約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這就需要民辦本科院校教師一定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著眼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積極探索將傳統文化融入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中的有效實現形式,積極探索傳統文化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有效策略,努力使其在促進學生工作科學和健康發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作用。深入分析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突出表現為:在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中不斷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使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領域得到拓展,如有的教師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了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特別是將滲透教育、融合教育、生活化教育作為重要的方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進而使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中不斷強化傳統文化教育,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如傳統文化中涉及的“孝文化”“和文化”“融文化”以及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獨立自主等精神,可以使學生對自身價值有更清醒的理解和認識,如有的民辦本科院校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結合,進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使學生的文化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能力也進一步加強。
二、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思路缺乏科學性
從當前民辦本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來看,比較突出的就是傳統文化教育思路缺乏創新,盡管在落實傳統文化“進校園”方面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對傳統文化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別是不注重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引導功能,在推動傳統文化與學生工作有效結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有的教師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還沒有從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方面進行科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還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傳統文化教學針對性和特色化不強。
2.教育方法缺乏融合性
要想在學生工作中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還要大力推動傳統文化教育方法的融合性,但一些民辦本科院校和教師在這方面還比較薄弱,直接導致傳統文化教育質量不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不夠到位。有的民辦本科院校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不注重資源體系建設,對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應用不夠到位。有的教師則不注重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結合,“三全育人”機制建設還沒有形成。
3.教育載體缺乏創新性
在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工作中強化傳統文化教育,還要在打造傳統文化教育載體方面加大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文化教育實現更大突破,進而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方面取得成效,但個別民辦本科院校在構建傳統文化教育載體方面還缺乏創新,如傳統文化教育方式缺乏創新,在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不夠到位,引導學生對《論語》《大學》等優秀傳統文化典籍進行學習和研究相對較少。傳統文化教育載體缺乏創新,也包括不注重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互聯網+傳統文化教育”模式還沒有得到有效推廣。
三、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優化策略
1.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思路科學性
要想更有效的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民辦本科院校應當進一步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思路的科學性,就是要對傳統文化教育進行科學設計和系統安排,特別是要在構建“協同育人”機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引導學生對戶籍所在地的傳統文化進行調查研究和收集分析,可以有效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思路的科學性,也需要對傳統文化教育進行科學設計和系統安排,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到落實“核心素質觀”當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能夠逐步認識、理解傳統文化,并且培養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愛好。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要切實發揮傳統文化的引導性作用,如通過對“孝”文化進行有效拓展,使學生既要孝順父母也要尊敬師長,更要運用“孝文化”強化團結、合作、服務意識和能力。
2.突出傳統文化教育方法融合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涉及哲學、地理、歷史、經濟、政治、軍事等方方面面。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和改進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使學生工作的系統性更強,特別是通過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導功能、服務功能,對于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此,在傳統文化教育方法方面應當更加重視融合性,既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工作當中,同時也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當中,努力使其發揮多元化功能與作用。突出傳統文化教育融合性,還要將其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如深入挖掘紅色藝術、紅色事件、紅色文獻、紅色器物、紅色建筑等紅色物質文化的精神內涵。
3.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載體創新性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為了能夠更有效的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大力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載體創新,努力使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實現更大突破,進而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當前我國高度重視“黨史”教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本科院校應當打造更多、更有效“黨史”教育載體,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多開展一些紅色旅游活動,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弘揚和傳播紅色文化,如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宣傳,這既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融合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國家意識、文化意識和民族意識,進而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持續提升。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載體創新,也要將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并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到民辦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當中,強化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引導的協同性。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引導性和服務性,將其融入學生工作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既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學生工作體系,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工作的文化導向更強,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民辦本科院校在開展學生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作用,并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大力推動傳統文化教育改革 、創新與發展,重點要在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思路科學性、突出傳統文化教育方法融合性、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載體創新性等諸多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好成效,進而促進學生工作實現更大突破。
參考文獻:
[1] 盧蕙娟、蘇康敏、林劍《現代大學書院文化生態體系構建》,《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年第2期。
[2] 包筱玲《基于“文化管理”視角實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第1期。
[3] 王庭發《人文關懷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滲透》,《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
(王曉光,1967年生,女,漢族,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金融理論與實務、教學管理。
課題名稱: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 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傳統文化在民辦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價值與實現路徑研究》JGJX2019D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