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已成為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大學英語作為當前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公共課程,是高職院校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文以教材中的飲食主題單元為例,探究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路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在講好中國傳統飲食故事的過程中,培養文化自信。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語教學; 飲食故事;文化自信
1.引言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我們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新時代教書育人的責任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認識。
大學英語是當前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應當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充分結合英語學科的特色,發揮課程育人功能。一方面,大學英語要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國際背景下,英語教學需要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和思辨能力,具備國際視野,更要成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培養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力,成為中國優秀文化傳播者。
2.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
《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五版)第二冊第二單元主題為FOOD(飲食),教學由聽說、閱讀、寫作語法三個部分構成。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明確本單元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更應該設定好素質目標,即思政設計意圖和目標,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在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的過程中習得、領悟素養和思政育人目標,并獲得內化和提升。
2.1 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深挖思政元素
“民以食為天”、“以食會友”、“以食交友”,食物對于人類生命的意義,飲食對于人們生活、工作、社交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FOOD(飲食)大學英語教材的重要單元主題,教師應緊緊抓住飲食和文化的關聯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的各個部分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以教材聽說部分內容為例,主要內容圍繞“點餐”和“用餐”兩個環節,呈現預定餐位、餐廳點餐、舉杯敬酒、結賬離開等相關的詞匯、短語和常用表達,學生通過聽說學習,能用英語進行以上四個環節的口頭交際。而中西菜單、餐飲習慣、點餐禮儀可以成為這部分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在了解大量的西方食物的英文表達后,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中餐豐富的食材、多樣的烹飪方式和多元的色、香、味的英文表達,學習中國菜肴的翻譯技巧,帶領學生領略中國美食的營養價值、綠色、健康的特質,細品中國美食的美好寓意,,理解正是當下人們對于食物追求標準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搜集并播放典型的中西方飲食交際短視頻,引導學生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發現和思考飲食文化的差異,通過西方“小費文化”引導學生思考中西餐飲服務消費方面的差異,剖析兩種服務消費習慣所蘊含的文化差異,隱性地培養其思辨能力。通過在線討論,引導學生為制止餐飲浪費立法出主意、想辦法;同時引導學生反思自身是否存在食物浪費問題,體會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樹立愛惜糧食人人有責的愛糧、惜糧、節糧的意識。
2.2 整合主題資源,講好中國飲食故事
中國的飲食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應的飲食習慣。中國關于飲食的故事本單元的篇章閱讀題為Blogs on Food,講述一名外國友人計劃來中國旅行,在博客中詢問“北京與上海哪些餐館能吃到地道的中國美食?”博客中的朋友紛紛留言,向其推薦了北京的全聚德烤鴨、上海豫園的小籠包和城隍廟的小吃。
這個主題篇章內容略顯簡單,但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紛紛推薦家鄉的甚至家庭美食,過程中充滿了自豪感。圍繞“推薦美食”主題,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地收集資料,梳理中國的八大菜系,了解中國不同地區因歷史、氣候、飲食風俗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烹飪技巧和風味,感受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美食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教師也可以利用教材的寫作內容,引入如“筷子的由來”、“茶文化”等屬飲食文化范疇的段落,進行翻譯訓練,不僅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又拓展主題內容的廣度,加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力。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推介圍繞飲食主題的英文音視頻材料,如“美食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的系列節目、自媒體平臺李子柒的美食制作視頻等,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味”“中國風”,以及勤勞、樸實、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國人的傳統品質,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食物構成了我們文化存續的基礎,從飲食中發現生活的真諦,加強學生的飲食文化自信,拓展學生對傳播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提升推廣中國飲食文化的意識。
三、結語
中國傳美食屬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飲食文化始終伴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歷史。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甚至沒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夠體會到它的深遠影響,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成為了世界文化中一朵絢爛的奇葩。教師通過飲食主題的單元,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延展教學內容,講好中國美食故事,不僅有助于喚起師生共同的民族情感和歷史,延續和發展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也幫助我們更深刻地感受中國飲食文化的魅力,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心,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
[2]賀曉云. 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路徑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6)191-192.
[3]李莉,譚芳,李奕,李海霞,曹維,李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路徑研究[J].2021(1).10-12.
基金項目:1.2019年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課題:《高職公共外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和實踐研究》(項目編號:DS201904)
2.2019年度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與公共基礎課程的銜接研究——以大學英語為例》(項目編號:G19-ZC07)
作者簡介:顏丹平(1979-),女,漢,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基礎學院,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