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逐漸廣泛用于各種行業和人們的生活生產中。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引入和實施,信息技術正在逐步應用于小學教學中,為提高各學科的教學質量做出了重大貢獻。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使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更方便地使用它,這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并且在幫助教師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呈現出逐步擴大和深入的趨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誤解;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采用,網絡技術和信息工具越來越多地用于教育教學。尤其是在小學進行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使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備課效率,豐富教材,更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而且還可以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作用。基于以上幾點,作者討論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一、鼓勵學生觀看微視頻
假設每個模塊中的知識點都明確集中,則允許學生在知識和問題點的復查過程中獨立學習,檢查遺漏并滿足學生的各種學習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創建視頻內容來反映師生的交流,例如創建情境,有趣的示例以及視頻末尾的問題選擇表格,以探索學生感興趣的模塊等,所有這些都可以反映出微視頻在幫助學生提前預覽知識方面的重要作用。
例如,當教師為“有趣的漢字”制作微視頻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從不同的角度學習漢字。教師將從三個角度開始:字謎,諧音寓言和古代圖畫漢字。通過興趣愛好學習漢字分為三個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都提供示例。例如,為了讓學生體驗漢字的魔力,教師為字謎模塊提供了一個示例:點擊一個字謎,意為“黑狗,不要吠叫,不要哭泣”,答案在視頻結尾;還有一些諧音寓言詞的例子:一個外as像往常一樣打燈籠(叔叔),在西瓜田里左右走(圓);至于漢字的由來,可以舉例說明“馬”符號的演變,并讓學生說明“馬”的原因。在后來的傳統字符和簡化符號中寫下古代象形文字“馬”,可以使學生了解現代的簡體漢字符號是象形文字的簡化。
二、使用信息工具豐富情境材料
開展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理解文字的能力。教師基于閱讀問題,知識和對文章的理解以及文章寫作技巧來發展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師應重視提高小學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情境材料,幫助學生更多地理解語言的重要性。
例如,為了使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的上下文,教師將播放一段簡短的微視頻,讓學生了解《將相和》的文字是基于藺相如的活動而寫的,其中講了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從不和諧到和諧的過程),學生通過教師流暢而感性地閱讀理解了文字,并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的形式提供幫助。另一個示例:準備鯨魚與海上船舶相撞的照片和視頻,以及準備港口大小相近的船舶。比較人與大船的圖片,船舶的大小,然后再將船舶與鯨魚進行比較。對作者的描述表示懷疑“舌頭重達數十只肥豬。”當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具播放在上課準備中準備的圖片和視頻時,學生感受到了描寫的形象性。
三、注意課堂交流,創建有效的課堂
創建有效的課堂,這是小學生有效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途徑和平臺。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語文教師應注意在課堂上與學生的溝通,并提供全面的建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地平線合并”教學模式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地平線合并”教學模式強調語文教學是基于語文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頻繁交流和創造性的互動過程,它以學生對語文現有知識的理解為基礎,并與課文,教師和學生進行對話,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理解和評價能力。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概念,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基于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整個師生互動過程展示了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師生與文本的互動,并強調了學生學習活動中必要的教師組織和領導能力。通過有效的師生交流,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從根本上建立有效的語文課堂,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當教師講授“雷雨”時,學生可以充分理解文字并知道雷暴之前,期間和之后的場景變化,從現實生活入手,并使用“視覺模糊”教學范式將“看”“聽”和“說”三個功能充分結合起來,以進行全面的情境學習。教師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戶外雷暴視頻,使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一起觀看視頻,并“聆聽”雷暴的聲音,激發學生在雷暴的各個方面的興趣。在教文本時,教師通過描述場景以及文本內容與學生互動。例如,對于雷暴之前的圖片:“文字中隱藏了什么?閱讀文本的第一段并尋找它。”“天空中的烏云,黑色而沉重”“從這句話中,你感覺到了什么?”在繼續閱讀中,學生發現烏云密布的場景很緊迫:“樹上的葉子不動,蟬不尖叫”等等。教師與學生就課文內容交換問題和答案,并鼓勵學生使用更準確的圖片描述,可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從根本上促進了有效語文課堂的建設,并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基礎。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的便利,提高自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多個方面發展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曉彬.基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路徑探究[J].學周刊,2019(19):156.
[2]王三勝.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助推小學生語文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J].學周刊,2019(20):141.
[3]吳小春.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作用[J].學周刊,2019(17):124.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河婆街道大同小學 5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