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內部,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在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未來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因為語文學科的知識,不僅可以對其他學科起到基礎性的作用,還可以為其他學科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做出貢獻。因此,本文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重點對生命教育方法中的滲透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利用學生的生活情境,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質量,為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和知識內容,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做出很大貢獻。
關鍵詞:特殊學校;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
一、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在新的課程改革思想提出之后,生活化這一教學的方法備受師生關注,其屬于校園教學中的一種全新的感覺,也是一個全新的模式,這一教學的方法出現之后,對于傳統的枯燥、乏味教學方法來說,屬于一個巨大的沖擊,能夠在生活的視角上,為師生的學習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也能夠引導學生把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想法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大程度地發揮出了教育的優勢和作用,也實現了學有所用的教育目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生活化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能夠在課堂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大程度地糾正家長和教師的思想,避免僅僅使用考試的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情況出現,所以能夠看出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是改變應試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小學校園中學生能夠呈現出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活潑好動,他們喜歡具有趣味性的課堂,也喜歡游戲化的知識學習方法,如果教師一味地使用傳統單一的教材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則難以激發。在生活化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把需要學習的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和沉淀語文知識,進而實現長足進步的目的,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言課堂的重要性,讓學生時刻思考語言知識的優勢,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思考
(一)引入生活化場景,激發熱情
生活處處皆學問,在教學時可引入生活化的場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場景中,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電冰箱》一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詞語“電冰箱”和生字“電”,句子“電冰箱,里面涼”。教師讓學生課前在家長的陪同下觀察家里的冰箱,思考它有什么特點,并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在課上進行分享。經過一番觀察,學生有了發現:“我發現它連著一條線?!薄袄锩婧軟觥贝藭r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之所以連著線,是因為它需要“電”才能運作,這就是“電冰箱”的由來,并適時點撥生字“電”的讀音、書寫與意思。接著,根據學生說的“里面很涼”進行指引,了解電冰箱的特點。如此將語文與生活進行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了語文教學效率。
(二)結合社會生活資源,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教學工作的最終目標,任何學科的教學目標均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至實踐過程中,解決生活問題,為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即可結合社會生活資源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一方面發展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發展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和學校教育對于他們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社會教育對學生而言同樣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掘社會中積極向上的元素,引導學生去觀察與發現,并與語文學習進行結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語文作業生活化
除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以外,對于課后語文作業的布置,也需要生活化。一些老師在語文作業的布置環節還是采取傳統的作業方式,讓學生進行課文背誦,熟讀或者默寫抄寫等形式的作業。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鞏固課本內容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長此以往,極易使學生們產生厭煩的心理,慢慢地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更加影響他們各個方面的能力提升。對于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要求要把實際生活融入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而作業也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一環。若安排短期作業,教師應安排學生觀察以及記錄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當天的新聞,父母以及朋友的近況,個人的生活軌跡等,要求學生用語文的方式描述出來。如果是長期的作業,教師可以讓他們多多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注意觀察自然現象和發現生活中的美。
(四)豐富生活化的寫作素材,為作文積累素材
生活包羅萬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課堂教學可以結合實際的生活事例來組織和完善。因此,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可以經過篩選和加工,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將具有典型性的事例隨時記錄下來,為日后的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那么,如何觀察和積累呢?教師可以采取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種方式。直接觀察就是帶領學生深入生活中去,讓學生親自去感受和體會;而間接觀察則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通過報紙新聞、視頻、圖片等形式去了解和感受。
(五)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運用至生活中
無論是教學方式或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都要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為保證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運用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運用至生活中,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提升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教育目標。在此教學方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小學生因年齡較小,并不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也不擅長將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因此,語文教師便要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利用自身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問題或學習任務等方式進行引導,使學生將知識運用至生活中,并強化學生利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理念,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激發興趣、因材施教、巧借輔助,讓學生盡其所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建銘.小學生作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9(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