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閱讀治療法指的就是借助具有較強針對性、指導性的材料,扭轉學生對事物、人以及自身看法與態度的認知要素,可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提升,是一種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和社會都十分關注和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教師能利用閱讀療法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閱讀療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閱讀療法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即內隱性、滲透性以及保護性,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調節情緒的方法和技巧。為了更好地滲透閱讀療法,教師就應當為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的書目,建立專門的心理閱覽室、研究小組等,同時還需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各類資源,積極開展有趣的讀書活動。
一、閱讀療法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引起情感共鳴,凈化學生思想
受到多個方面和因素的影響,中學生在看到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時,往往使用偏激、片面的眼光,未能正確看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無法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以及交際中的挫敗,因而產生諸多不良情緒和負面情緒。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疏導以及良好的宣泄,那么就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中學生屬于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其閱讀能力較為突出,因而非常適用閱讀療法。
閱讀療法不僅可有效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還能便于學生接受,使其更好地探索世界,準確把握問題的形成原因以及處理對策,及時排遣煩惱,實現個人心靈的凈化。學生可在圖書中發現更多適合個人健康成長的內容,有效喚醒共同情感,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免疫能力,及時消除不良情緒。
(二)樹立價值導向,獲取正確三觀
中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較為特殊的階段。在階段中,開放與閉鎖、幼稚與成熟、依賴與反抗并存,而這非常適合運用閱讀療法。中學生日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此時教師就可為學生推薦一些優質的閱讀素材,在潛移默化中調整學生的觀念,重新建構學生的認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
二、閱讀療法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保證書目對癥下藥
閱讀療法擁有一個非常有效、著名的公式:選擇合適的圖書+心理治療的目標+心理指導=閱讀療法。在進行個別輔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恰當的時機為不同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書籍,從多個角度和方面了解求助者的實際情況和癥狀,為其推薦合適的書單。在進行團隊輔導的過程中,教師則需要根據這一時期、年齡段的學生,出現的最突出和明顯的心理問題,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書目。同時,圖書館還應當根據閱讀療法的相關內容和需求,重新分類圖書,將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書籍設置專門的書架,便于學生查閱和分析。學校還可建立專門的心理閱覽室,訂閱大量與心理相關的雜志、讀物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推薦一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文章、書籍,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網絡上下載書籍,或者去心理借閱室借閱圖書,也可去書店購買圖書。
(二)建立專門的心理閱覽室
學校需要重視心理閱覽室的命名,既可以是輕松閱覽室、精神家園,也可以是休閑屋、心理書屋等。學校應當積極進行探索和分析:首先,重視心理閱覽室環境的布置,保證優雅、美觀以及整潔。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心情將會得到有效改變,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可在閱覽室的角落里擺放上花卉盆景、不同雕塑等。當學生走入一個色彩柔和、兩場明亮、整齊美觀的環境中,其內心將會產生較為舒暢的歸納覺,也能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有目的性、針對性地提供一些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報刊和書籍,盡量選擇一些與心靈指導、人文社科類的新書刊;最后,可在閱覽室放置留言板,引導學生將自己最想說的話記錄下來,而這也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心理動態,為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三)建立專門的閱讀治療小組
閱讀療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治療方法與研究領域,缺少充足的經驗和方法。因此,學校應當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閱讀治療研究小組,所有的中學生、心理教師、圖書館工作人員都可參與其中。所有的小組成員需要一起學習與閱讀療法、心理輔導相關的知識,在溝通交流、學習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最真實的心理動態,教師也能在此基礎上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法,推薦最合適的書籍。例如,針對交際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當為其推薦《做人與處世》《演講與口才》等書籍;針對考試焦慮的學生,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不就是考試嗎?》《緩解考試焦慮的100個辦法》等書籍。在小組中,學生需反饋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處理方式,教師也能積累更多的經驗[1]。
(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網絡正在快速發展,這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提供了優質平臺,同時也為閱讀療法的使用奠定良好基礎[2]。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各類資源,建立專門的網絡信息資源庫,為學生設計簡單明了的閱讀心理檢索界面,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如優秀作者、書報刊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人員個人網頁。利用電子閱覽室的方式,可便于學生接受,還能每次開展心理健康的咨詢活動,保證服務的保密性和你明星,實現個性化的心理咨詢。同時,學校還可建立專門的“心靈茶室”,集中所有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書籍、資料和知識,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大力普及,使更多的學生掌握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五)開展多方配合的讀書活動
中學生往往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因而教師可在班級內建立讀書小組,鼓勵不同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但需要盡量選擇青春勵志類、心理自救類的書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應當準確把握中學生的心理動向,積極開展不同類型的讀書活動,如黑板報、等書可、征文活動、手抄報等,滲透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同時,教師還應當鼓勵家長監控和引導學生的閱讀內容,鼓勵學生閱讀更多高質量的文章和書籍,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免疫能力[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療法在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當建立專門的心理閱覽室,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書目,同時還可建立研究治療小組,也需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各類資源,積極開展讀書活動,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渠孟璟.發展閱讀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與實踐[J].卷宗,2020,010(005):223.
[2]王娟.閱讀療法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5):71.
[3]劉洪志,尹桂平.閱讀療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00(029):4-5.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九中學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