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創新工作方式來提高工作質量,尤其是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應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工作網絡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如今信息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高校思政工作已經不能夠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因此,高校和教師應該基于信息技術,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來提高思政工作效果。本文即針對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必要性和方法進行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高校思政;工作網絡;必要性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數量大大增加,在這種現狀下,高校思政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高校應該抓住這次機會,迎合社會的發展趨勢,改革和創新高校思政工作,構建思政工作網絡, 保證大學生的精神培育工作順利進行。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不僅是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發展思路,也是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一、構建高校思政網絡的必要性
隨著各種移動端科技的普及,例如手機、便攜式電腦等等,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了我國主要的網絡用戶群體[1]。我國網絡用戶的占比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八十,而這其中大學生群體占比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在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網絡技術的幫助。比如交流方式,如今大學生群體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依靠網絡交流軟件,微信、qq、微博等來進行交流。除了日常交流之外,他們還可以在這其中抒發自己的情感或是對某一個事件抒發自己的觀點,亦或者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可以說,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的交流方式不僅大大增加,可以交流的內容和獲取的信息也大大增加,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網絡平臺中任何人都可以進行自由討論,伴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媒體平臺開始出現,其中不乏大量積極向上的健康信息,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充斥著大量的垃圾信息,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三觀。例如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就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網絡上人們可以自由的分享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一些紙醉金迷的生活分享讓大學生羨慕的同時迷失了自己的本心,養成了奢侈消費的習慣,不僅如此,西方的拜金主義也在悄然侵蝕的我國大學生群體的精神,使大學生出現金錢至上的觀念。除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一定的影響之外,大學生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人沉迷于網絡世界,從而忽略了學習生活,荒廢了學業,這些問題不僅給大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對高校思政工作也提出了巨大而挑戰。
將網絡技術應用到高校思政工作中,既能夠發揮出網絡技術的優勢和特點,也能夠走進大大學生的內心世界,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不良信息的影響和網絡技術對大學生生活習慣的危害。網絡技術趨于成熟,信息時代已經來臨,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構建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們應該抓住機遇,規避其負面影響,創新工作方式,來提高高校思政工作效果。
高校思政工作網絡可以悄無聲息的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精神的養成。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還能夠使工作方式更加靈活多變。傳統的高校思政工作方式大多以講座或者集中討論學習這些方式來完成,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沒有學習欲望,導致高校思政工作效果不佳。而構建高校思政網絡不僅可以使思政工作的方式多樣化,還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大大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情感,加強高校思政工作效果[2]。
二、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方法
(一)打造專業的思政教育隊伍
高校應該迎合網絡時代的特點,組建一支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團隊,來提高思政工作效果。首先,教師應該熟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知曉網絡平臺的運營技巧,這樣才能夠為接下來的網絡思政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應該學習他人的工作經驗,來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如今的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一支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團隊,提高他們的網絡媒介素養和網絡技術的運用技巧,使網絡平臺真正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載體。
除了教師之外,高校還可以組織大學生黨員、大學生干部以及黨委組織部等等,集中大家的力量來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相比教師,這些人員不僅就屬于大學生群體,而且思想覺悟要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是大學生中的佼佼者,能夠更好的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教師還可以樹立一些良好的榜樣,通過宣傳和網絡論壇討論來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效果,促進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構建。
(二)運用網絡技術搭建思政教育平臺
面對著不斷變換的網絡環境,高校應該抓住機會,以思政教育核心目標為基礎,迅速搭建高校思政教育平臺。首先,高校可以搭建一些具有校園特色的思政網絡教育平臺,例如南開大學的覺悟網站,這種紅色網站不僅能夠起到巨大的思政教育作用,還能夠為高校思政教育在網絡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為接下來的高校思政網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高校可以利用在大學生群體中影響較大的交流軟件來滲透高校思政教育,例如微博、微信、qq等,高校可以在其中建設屬于自己的思政教育為平臺,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道德精神。無論是特色的思政教育網站還是微平臺,如果內容沒有進行創新,那么學生也不會去進行觀看,也就談不上思政教育。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增加時效性,及時對重大事件進行更新,并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提高思政工作效果[3]。
(三)加強網絡監管力度
由于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了嚴重的危害,不僅使大學生養成了不良生活習慣,也對高校思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因此高校應該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及時清除垃圾信息,將不良信息杜絕在校園之外,減少大學生群體遭受的不良影響。高校還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引導學生正確上網,提高學生對不良信息的識別能力,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信息帶來的影響。各個高校應該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引下,加強對網絡思政教育網站和微平臺進行監管,及時清除不良信息,促進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構建。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構建是當前形勢下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創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們應該不斷強化思政工作教育水平,組件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隊伍,搭建紅色網站,監管不良信息,完善思政工作網絡體系,推動高校思政工作發展。
參考文獻:
[1]桂镕峰.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思考[J]. 時代報告, 2020, 000(006):146-147.
[2]胡倩. 談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網絡的必要性和策略[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1(001):1-3.
[3]徐春華. 論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互聯網思政工作平臺構建[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4).
陽瀟逸 1988.08.27 男,漢族,四川內江,本科,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611731,成都市百葉路一號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18980670216,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