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高速發展,社會經濟也迅速增長,人們開始逐步深入對文化的需求。而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與社會經濟文明發展嚴重不相符合,導致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存在一定問題。所以,推動農村文化建設與管理,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農村地區;基層群眾文化;文化建設
將中國文化比作高樓,那么農村群眾文化就相當于地基,想要讓高樓拔地而起,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俺就要牢牢打好地基,踏實的發展好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在現代化新農村發展建設過程中,經濟水平的提升要與文化水平提升相結合,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能力。
一、農村地區基層群眾文化的相關概述
做好農村基層文化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農民文化生活質量,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創新文化服務形式,這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戰略和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效果。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應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為新農民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以有效生產力走向社會主義建設的平臺而努力。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新時代促進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工程。任何成功的推廣都是政府和組織做到的必要條件。這就是社會主義文化信任策略和有效性測試的實施。
二、農村地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和管理的現狀
文化領域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由于經濟和社會效益周期較長,這種長期工程的任務分布一般都會比較少,實際上表現出來的面子工程要大于實際工作效果。而且我們應該看到,文化建設不能盲目地堆砌基礎設施,需要更充足的人力資源,包括群眾文化勞動力、具有文藝素養的地方團體、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支持。一些地區文化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專門的規劃和指導,文化項目生成能力也不強。
三、農村地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策略
(一)加強農村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在許多農村地區,仍舊處于基礎設施建設較弱的現狀,而且大部分地區的主體仍舊是年紀較大或者年紀太小的人。根據實際訴求,應該多建設一些適合老人以及兒童能夠進行文化活動的場地,比如籃球場、娛樂設施等,結合部分地區的特色,建造屬于當地的文化特色項目。
現如今,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國家應該整合現有群眾文化設施的構成和分布,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進一步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對于有些地區的文化建設資源配置,應當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掛鉤,既不做“瘸腿”,也不做“長板”。
(二)打造農村基層文化隊伍,深入引領傳播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不能只有人民群體的自我發展,更多要借助與國家與政府的力量,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要想大力提高農村文化建設與管理的水平,必須要有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徹底的根治改變,一方面是要推動當地的文化管理部門推動文化的建設與管理,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文化需求,打造更具現代化的新農村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吸引具有更高水平的文化工作者,親身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幫助當地農村發展好具有特色的文化項目。比如電影、電視取景,在劇組入住的時候,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引導農村群眾加入到文化藝術的創作當中來,并且吸引一批有藝術追求的農民,演出當地特色,提升作品的真實度的同時,也帶動了地區文化建設管理工作。
(三)拓展“文化+”建設模式
地方性的文化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管理工作,更離不開當地的文化特色,而新時期文化建設與管理的突破點,一部分就在于文旅項目的開展。根據一些農村地區的特殊情況,要積極把握文旅項目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正好符合文化建設發展的前景。為應對振興鄉村的文化發展需求,地區應該發展品牌文化,建設地區品牌特色,發展具有旅游前景的地區,帶動當地農家樂發展,帶動地方手工業的發展,比如刺繡,雕刻等。在此基礎上,發揚傳統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增加新的文化項目,比如農村文化競技,農村競技比賽等,吸引更多城里人到農村體驗當地文化特色。
四、總結
新時期人民的群眾建設活動必須要嚴控文化建設的資金問題,由于地方文化場地建設以及新項目孵化能力不強,再加上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從根本上限制了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群體的存在,只有充分發揮政府與社會企業的雙重作用,使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成為當代文化建設主流,才能夠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建設新文化、高質量的總目標。總而言之,群眾文化是從群眾中萌發的,勢必也要為人民群眾服務。同時只有結合社會各方的力量與資源,才能夠推動農村群眾文化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皇甫琳琳.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分析[J].大眾文藝,2019(24):4-5.
[2]陳昕欣.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及管理實踐探究[J].戲劇之家,2019(24):248.
[3]陳玉斌,劉友田.農村基層黨組織與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論析[J].學理論,2018(6):162-164.
[4]劉豐華.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問題研究[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8,(3):32-36.
[5]朱世魁.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發展路徑探析[J].文化學刊,2019,(7):179-180.
[6]于銘銘.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9(14):114-115.
作者簡介:李繼娟,出生年月1980年1月,性別女,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十字路街道
(莒南縣十字路街道辦事處 山東省臨沂市 2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