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對學習充滿信心,因此,興趣是激發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措施。
關鍵詞:興趣 參與 學習
古人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句話就是在告訴人們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要享受這一快樂的過程。那么如何將學習過程變得快樂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所謂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學生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學生沒有學習動力就沒有學好的信心。所以興趣對于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興趣是激發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闡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管教師教的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我們都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教學方法。如教低年級學習認生字時,由于低年級學生好動,那么就讓學生互教識生字,這樣有利于好動學生集中精力,也可以讓學生覺得老師重視自己而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表演,請學生上臺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把生字表演出來,這樣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既學會了生字又感受到課堂的樂趣。教高年級學生學習是教師要注意學生此時此刻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和學習方法,那么在課堂上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課堂游戲
在每次新課我們都會學習生字,面對這些生字在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游戲活動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學習生字。如:魁梧、抑揚頓挫、亮晶晶、恍然大悟、歇息、霎時間等詞語。找4~5位同學上臺做游戲,游戲規則是后面一個同學重復前面同學說的,然后再加上自己要說的詞依次這樣進行下去,直到有同學出錯就停止游戲,錯了的同學接受小小的懲罰(把全部詞語大聲的朗讀一遍 ),這樣的游戲玩2次,但2次是不同學生參與。通過這個游戲既可以了解學生的記憶力有可以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牢牢的記住這篇課文的詞語,學習到新知識。
三、讓學生看圖發揮想象
許多學生對新鮮事物高興趣,當學生遇到新鮮事物時會更加的認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教學。針對小學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增加一些練習。如:根據課文內容找一幅相關圖片,讓學生看圖發揮自己的想象描寫的事物,盡可能每個學生都找到不同之處,寫出自己不同的視角,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在這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發揮團隊合作學習精神,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這樣的活動既讓學生學習知識也讓學生發現自己和同學的優點,有利于學生長遠發現。
四、表演法
教師可以發現每學期語文課本中都有描寫人物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有許多對話,有許多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還有詩歌和文言文,此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感受,最后得到的學習效果比教師在講臺上講要好得多。如:窮人這篇文章,在課前教師讓幾個學生準備好自己的角色,角色主要有漁夫、桑娜、孩子、西蒙,每個人分工明確。把自己該讀的話記住,該做的表情,動作做到位,在表演時一定脫稿,其余學生觀看別人的表演。表演結束請1~2個學生評價別人表演的好的地方,提出不足之處,最后教師做點評。通過表演可以把文章的細節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容易體會情感,學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對課文有更深的影響,同時也讓學生看到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賦。
五、實施鼓勵和獎勵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如何學習,也要在恰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鼓勵和獎勵,可以用語言鼓勵,如:你真棒、不要灰心,下次一定做得更好。也可以采用獎勵法,如:貼小花、貼笑臉、一枝花、一只鉛筆、一個本子等。學生得到了老師的鼓勵和獎勵,會覺得老師其實是關心和重視自己的,這樣他們在學習時更加的積極,學習的興趣更濃,學習效果更好。
六、練習法
學習過程中練習對于學生學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練習是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的最好檢驗方式。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口頭練習和書面練習兩種。在練習開始教師講了正確的練習方法后,學生按要求做練習,如學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問老師。練習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提倡這種教學方法。
七、舉行比賽
我們都知道,有競爭才有動力。惡性競爭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良性競爭卻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時事半功倍。那么競爭在課堂上是如何實現的,這就是我們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一般競爭都采用比賽的方式,在比賽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如:講善意謊言和誠實時,教師采用辯論比賽形,讓學生辯論這兩種觀點究竟哪個重要?
選5個正方辯手,5個反方辯手,其中正方反方各1個主辯手,其余4個同學是副辯手。選10個評委。
評分規則:1.觀點正確3分 ?2.語言得體3分 ?3.行為舉止得體2分 ??4.整體表現2分
活動過程:1.正反兩方辯手闡述自己觀點
2.正反方辯手向對方提問(各一問)
3.進入自由辯論環節,各方辯手針對自己的觀念進行辯論
4.各方主辯手總結
5.評委根據評分規則評分
6.為獲勝方頒獎
7.教師做總結(通過這個辯論比賽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可以的,但是作為一名文明學生我們要時刻記住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它繼續,誠實守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謂民無信不立。)
學生在中比賽中既學會了人生道理也學會了在比賽中找樂趣。
八、利用觀察法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都知道讀書,但死讀書是提不高學習效果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去輔助學習。觀察法是教師講借景抒情文章時常用的方法。學生親自觀察大自然事物,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如:“唯一的地球”這篇文章,如果僅僅是老師講地球環境如何被人類破壞了,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還感受不到人類對地球的傷害有多大。此時此刻如果老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環境,觀察身邊的變化。學生就很容易發現我們周圍樹木少了,尾氣多了;動物少了,高樓大廈多了;清澈的水少了,污水多了;干凈的路面少了,垃圾多了。從這些觀察中學生了解地球的現狀,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地球這位可愛母親的保護,讓學生認識到地球是大家共同的家園,想要自己生活好就得保護好它。
總之,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方法,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牢牢的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為本”的思想,處處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不斷自我更新學習方法,獨立自主的學習新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活躍,讓師生關系更融洽!
參考文獻:
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韋志成著《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育部2001年7月頒發
《課堂教學藝術》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陳瑤.《課堂觀察指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太伏鎮太伏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