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英
摘要:核心素養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和教育部門提高了對教學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后,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一方面幫助學生完善對學習的認知,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形成一定的文學素養,另一方面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學語文中核心素養教學,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引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核心素養”一詞成為教育領域中的熱點話題,當前的素質教育正在全面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新時期,教師一直在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微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小學合作學習等,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用,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意義
2016年教育部出臺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強調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深入分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昂诵乃仞B”是從“素養”這一詞中衍生而來的。“素養”是一種應對復雜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涵蓋了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個層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首先,遵循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不僅會幫助學會扎實知識基礎,還會兼顧學生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其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學習認知,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加之大部分家長和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育人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小學生在發展中形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缺乏學習上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主要展現的是對學生的引導,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夠提高個人修養,進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強調教師要注重教學角色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傳統課堂上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計劃,需要教師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1]。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二年級學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微課”教學模式,將學生需要掌握的漢字提前錄制教學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中還可以融入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物的變化圖片,按照文章描寫的順序,深化學生的理解,進一步讓學生領略小興安嶺四季的美麗和豐富的物產,便于教師滲透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此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二)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
在學生的學習中,環境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教師要注重課堂環境的打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進入到探究的狀態,既能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又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避免學生的思維固化發展,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2]。例如,在《精衛填?!返恼n堂教學中,教師在課程的開始前,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在課文中探尋問題的答案,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并且具備靈活的思路,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①精衛是誰?②她為什么要填海?③她是如何填海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這樣在閱讀前學生會充分的思考,雖然是個一篇神話故事,但是精衛無私奉獻的精神會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示。
(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參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制定的,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明確的知識教學目標,使得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知識能力,忽略了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價值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接觸不同類型的課文時,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感受文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3]。例如,在古詩《贈汪倫》的教學中,傳統的古詩教學步驟為教師領讀—學生默讀—背誦記憶—靈活銜接,這樣的機械式學習模式學生無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需要教師注重情感的滲透,在對古詩詩句進行逐一解讀前,讓學生初步了解古詩的創作背景,讓學生知道這首詩主要描繪了詩人李白告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在學習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讓學生感受到汪倫對李白深厚友誼的情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學習能力的提升協同發展,從當前教育的發展形勢出發,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豐富學生在語文中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完善學習認知,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最終達到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石繼念[1],.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綜合教學探究[J].環球慈善,2020,0(1)
[2]靳鵬飛[1],.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19)
[3]楊永紅,.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教學探究[J].讀天下(綜合),2020,0(23)
(漢臺區武鄉鎮邢家壩小學 陜西漢臺 7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