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連連
摘要:近些年來,“互聯網+”技術已融入進了生活的各個層面之中,其中對教育領域影響尤其顯著。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勢必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中學德育的發展。 結合當前中學德育現狀,互聯網+與中學德育相結合勢必會帶來一些積極方面的影響和消極方面的影響。 本文以 “互聯網+對中學德育課程的意義” 以及“如何提高互聯網+下中學德育課程的實效性” 為重點,通過文獻學習、調查等方法,對面臨的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德育;中學
自2012年初互聯網+這個詞就慢慢開始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隨后,“互聯網+”慢慢與的各行各業不可分割開來,互聯網+下的德育也成為了老師家長眼里最關心的話題。互聯網+與德育聯系在一起既給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中,怎樣使互聯網+背景下中學德育課程實效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是現如今要處理的一個重點。
一、互聯網+的含義
從這一個詞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新出現的名詞必然擺脫不了互聯網。它是包括各種媒體、技術等各種信息技術在日常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等各個板塊的整合與運用的過程。“互聯網+”這一概念可以具體分為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可以把“互聯網”和”+”這兩個詞分別拆開解釋。符號+代表著添加,它是指通過將現在流行起來的互聯網與一些過去傳統行業聯系起來,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以整體的眼光來看待“互聯網+”,他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化來實現傳統行業的更新升級。最后可以看出,“互聯網+”要想完成并非是像想象中那樣輕松容易的,他應該是給帶來更大價值和利潤的一次革新。
二、“互聯網+”背景下現行德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德育教學環境復雜性提高
現如今的中學生德育教學同傳統德育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德育教學雖然相對來說略顯簡單枯燥,但是通過長時間的教師教導可以收獲較為穩定的德育效果。而“互聯網+”背景下的德育雖然生動有趣同時也能帶來更多更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互聯網像是一個神秘的黑洞,里面所存在的觀點理念良萎不齊,生處于這種復雜環境下的中學生本身對于是非對錯都還未有很強的判斷能力,很容易受這些不良的信息所影響反而會適得其反產生不好的效果。因此,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接觸的外部環境由此顯得格外重要。家長、教師、社會要一同齊心,加大優良道德品質的宣傳教育,共同創建一個優質的便于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好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努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學校仍一貫提倡采用傳統枯燥的德育手段
雖然“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知道和了解,但是在學校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學校領導人還并未真正認識了解到“互聯網+”對于日常教學工作所能夠帶來的便利,他們并不積極宣傳和提倡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甚至有些學校連基礎的多媒體設施等都還未配備完善。這樣就導致了一線教師對于“互聯網+”這一手段使用熱情不高。一些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教師習慣了過去的那種教學方法,對于新技術新應用沒有學校的宣傳和推廣,想要將“互聯網+”技術滲透其中更是難上加難。直至現在走入學校德育教育的講堂還是很難看到廣大教師將“互聯網+”技術與德育教學工作結合在一起。大多數時候還是過去那種僅僅憑借一本教科書一兩個老掉牙的案例,教師在講臺上枯燥地講,學生在臺下枯燥地聽。這樣的教學效果真正如何,不用說也很明顯。“互聯網+”還未被全國各地廣大學校所真正付諸實踐。
三、互聯網+背景下提高中學德育課程實效性的措施
(一)國家明確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引
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在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指引。一般一個人擁有正確的思想那么對其人生發展必然起著促進作用,倘若擁有了錯誤的思想指引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必然也會受到阻礙。互聯網像一塊神奇并且吸引著每一為學生的地方,這是一片沒有教師家長的嚴格管束、可以隨心所欲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地方。所以,重中之重便是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指引。
(二)社會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網絡德育環境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他們初次在接觸網絡帶有很多的盲目性,學生盲目地去上網,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環境,他們可能會接觸到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說一些血腥暴力的網絡游戲,還比如一些色情網絡視頻,學生們的思想就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東西所侵蝕。社會各界這時就有責任共同為學生營造一片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教師在日常德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技術搜集一些可以震撼學生內心、凈化學生心靈、宣揚正確價值觀的視頻、文章等,比如說在德育班會課上播放《感動中國》、一些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和新聞等,幫助學生在閱讀這些的同時培養高尚的愛國精神。還可以搜集一些與中學生學科課程有關的網址,讓上網的學生學會如何運用網絡去對各個學科進行查漏補缺。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網絡活動比如說觀看國家公祭日的網絡直播等等。國家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觀,對于一些破壞網絡健康的網站國家應要求相應的部門及時查處和監督。良好的網絡德育環境應該由全社會上上下下團結一致共同創造。
參考文獻:
[1]劉冬梅. 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德育實效性初探[J]. 基礎教育研究, 2007(4):10-12.
[2]沈曉紅, 芮文平, 閆立琴. 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德育實效性探索[J]. 中華少年.科學家, 2015(20).
[3]馮倩. “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德育教學研究[D].
[4]薛圓月, 馮文全. 論中學德育的實效性與德育課程的優化[J].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11(4):54-56.
[5]雷建平. 探討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分析[J]. 高考, 2015(9).
[6]王立新, 胡玲, 金利. “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課題報告[J]. 思想政治課教學, 2006(12):13-15.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2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