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光強
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高校體育課程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健全高校人才培育體系,從而在提升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實現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同步提高。基于此,文章淺析了"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特性,并且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以便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參考。
在物質文化高度發展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文化教育也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進一步完善現代高校人才培育體系。其中,高校體育課程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組分,同樣需要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加強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不僅保障高校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真正意義上貫徹“立德樹人“的理念,為高校優質人才的培養與輸出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者不僅需要關注對學生運動技能的訓練,也需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予以充足的重視。
1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1.1 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效能
一般而言,在進行體育課程訓練時,學生往往需要較多的體能消耗。在此過程當中,單一、枯燥的教學訓練項目對于學生積極性的養成具有較為不利的影響。相較于傳統的高校體育訓練課程,“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使得教學者在優化創新教學策略的同時,在日常的體育訓練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實現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效能的有效提升。
1.2 提升高校學生思政素養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對于其他的專業課程,在課時方面呈現出顯著的縮減。顯然,這對于高校開展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較為不利的。針對此種現狀,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合進各種課程教學目標當中,在保障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深入貫徹思想政治理念。其中,在高校體育課程當中進行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將體育教學當中蘊含的深層思政理念進行更加切實有效的貫徹,同時也可以顯著提高當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3 深化高校體育教學目標
對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而言,教學者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體能素質,更加需要對學生的適應能力、思想品德等予以充足的重視。體育教學當中所蘊含的體育精神,與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具有非常高的統一性。相較于其他專業的課程教學,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具有著非常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學者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在體能訓練的基礎之上,還需要進一步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從而對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的深層次教學內涵進行切實有效地貫徹與落實。
2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特性
在當前的高校體育課程當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滲透,需要對“課程思政”這一重要背景形成充分的理解與認知。首先,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與體育課程教學自身的特性緊密相關。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蘊含的拼搏、奮斗、團隊協作等體育精神與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著高度一致性。因此,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當中融合進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效能。其次,將高校體驗課程教學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需要一定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學者需要針對這一特性,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滲透進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當中,從而更深層次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進行強化。除此之外,目前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也具有著一定的系統性。顯然,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需要貫穿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需要相關的專業教學者對高校體育教學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改良,從而充分保障當前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學的統一性、整體性,引導高校學生對新時代“課程思政”形成更為全面、深化的認知,在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實現高校學生思政素養的提高。
3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3.1 強化高校體育教學師資力量
目前,伴隨著高校教育資源的不斷更新與優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需要進行與時俱進的優化與建設。在進行高校思政教育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素養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深化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之一便是強化相關的教學師資力量。首先,需要在現有基礎之上進一步強化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者的思想政治建設。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當中,教學者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內容,對當前的體育思政教學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與優化。其次,高校需要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學者隊伍進行定期的培訓,通過講座、報告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升教學者的專業能力,為高校體育思政教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更新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理念
對于高校人才培養而言,教學理念的更新與優化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強化高校體育課程的思想政治教學效能,相關教學者需要在根本上把握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創新教學理念以及策略,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實際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實現高校體育課程的革新。與此同時,高校需要根據十九大的內容以及會議精神,針對性地對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基礎之上,完善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細想品德教育,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課程的育人效能。
3.3 創新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方法
除了教學理念以及師資力量的更新與優化,高校還需要在課程教學的方案設計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在向學生講授體育訓練知識的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貫徹其中,實現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在此過程當中,教學者需要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革新,通過更為多元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養成拼搏、奮斗的新時代精神。除此之外,教學者還可以通過體育競賽項目、文化互動平臺等形式對高校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專業素養進行培養。在“立德樹人”目標的引領之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需要注入新的內容,促進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效能的提升。
3.4 優化高校體育課程考評體系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成長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需要在實踐教學基礎之上對現有的教學考評體系進行相應的優化與創新。在傳統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當中,學生的體能素質往往是唯一的評價標準。然而,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校體育課程的考評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體能成績,而是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都納入高校體育課程考評體系。在“課程思政”背景之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還納入了思想政治素養等內容。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使得教學者不斷優化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思想政治水平,為高校的人才培養起到了良好的雙向推進作用。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體育課程作為當代大學生的必修內容之一,不僅需要實現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更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滲透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因此,高校需要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基礎之上,不斷優化自身體育教學資源,強化高校體育專業教師隊伍,完善體育課程考評體系,同時實現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創新優化,進一步強化高校體育課程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力與凝聚力,從而為高校的人才培養與輸出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