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君俠
摘要:分組教學亦稱小組合作教學,當前有很多生物教師“重理論而輕實踐”,在生物課程教學中堅持教學活動服務于學生的卷面成績,忽略了學生在階段性的生物課程學習中個人能力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很多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從而逐漸失去了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降低了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應用分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高中生物;分組教學;策略探究
1高中生物課堂中分組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流于形式,缺少實質
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上課時,如果要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要提前做好安排讓學生們知道如何進行小組討論,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許多高中生物教師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但是趨于形式化,在上課時沒有把真正的實質性東西傳授給學生。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重視起這個教學方法,在進行小組討論時也不能讓學生討論一些與課程無關的東西。
1.2缺乏有效評價機制
高中生物教師對于學生做出的努力要及時評價。比如說小組在討論人體內環境的穩態這一節內容時,高中生物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建立內環境穩態模型,這樣就把抽象難懂的知識化為實際現有的物質,能夠讓學生方便理解。建立動態平衡模型,各個系統之間是如何相互協調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態,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選取一組或兩組做的比較好的進行展示。這也讓其它小組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的改進不足之處。而且還可以學習到其它小組的學習方法及時糾正自己小組的學習方法。
2高中生物課堂分組教學策略探究
2.1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突破重難點
學習內容中的重難點一般需要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很多生物概念和規律的語言表述都比較抽象,部分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集思廣益,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進而學生就能共同經歷重難點的突破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中的重難點展開合作探討。例如“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這節課的重難點是糖類的種類和作用,以及促使學生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如下探究活動,其一是細胞中糖的種類、分布情況以及功能。每一個學生都要制作一個表格,按照單糖、二糖以及多糖這三種展開總結歸納,然后學生再一起分享和交流,查漏補缺。其二是單糖、二糖以及多糖是如何區分的及其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同樣,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出一定的分析總結,然后小組學生再一起進行優化整理,教師則結合學生的總結情況給出適當引導和幫助。另外還有多個主要問題的探索,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展開。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一定的預習總結,相信他們會很快呈現出相應的知識體系。
2.2合作學習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在當前的高中生物課程中,學生的生物成績難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不足,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無論是宏觀的生物圈知識還是微觀的細胞運動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針對這種問題,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提升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質量。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節課程的教學活動為例,這節課程是推動學生微觀意識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開展這節課程的教學活動時,我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了本節課程的課件和教學視頻,同時應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詳細展示了“不同物種遺傳物質載體的類型”,并要求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分析“DNA是如何構成遺傳信息的”這一問題,學生在總結答案的過程中,形成了對“染色體、葉綠體和線綠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這一知識的有效掌握,形成對生物知識的宏觀把控和微觀理解的核心素養。
2.3營造良好氛圍,奠定合作基礎
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也比較重要,模型的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收集材料,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就算一個人能夠完成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樣效率不高,所以要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比如高中生物教師讓小組討論生態系統的穩定這一章節,這一章節里面包含了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態系統的穩態,學生在建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流動圖時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這就需要各個成員共同努力,把每個成員收集的資料總結在一起然后繪制出模型。高中生物教師節可以留出討論問題,比如生態系統的物質流動和能量流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這樣一來,學生在收集完資料整理出能量流動和物質流動的關系圖后,結合自己所收集的資料,就能很好地回答出高中生物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2.4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鞏固練習
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系統構建都離不開一定的鞏固練習,高中生物學科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練習題目展開合作交流。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練習題目展開合作交流。如這道習題“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選項中有:A.都含有碳、氫、氧、氮四種元素;B.都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C.基本組成單位都是六碳糖。部分學生看到以上問題后不知道如何展開分析,合作交流模式下,學生不僅會互相分享答案,更要互相分享解題思路及其所涉及的知識點,從而讓每一個小組學生都能查漏補缺。通過分享交流,學生會總結出淀粉、糖原和纖維素都是多糖,其組成元素都是碳、氫和氧,而且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六碳糖,所以正確答案是C。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單元知識點總結展開合作交流。歸納與總結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如學生學習過“組成細胞的分子”這一章節后,要對其中涉及的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以及水和無機鹽的作用等知識點展開總結歸納,從而構建更加系統的知識網絡。
3結束語:
分組合作學習可以多人共同探討,把自己不會的問題提出來一起解決,并且在分組合作學習互相探討的過程中是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表現,學生在互相探討中也能很好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說高中生物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龔選躍.分組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9(8):39-39.
[2]胡向飛.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分析[J].考試周刊,2019,000(036):174-174.
本文系2020年漯河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生物分組教學策略的研究》(LHKT2020138)研究成果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第一高級中學 4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