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麗
摘要:新課標對高中語文論述文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筆者試圖站在學生的角度,從語言表達方面展開論述文寫作路徑研究,試圖為新課標下的高中生論述文寫作提供一種常態化思路,為高中語文論述文寫作教學提供可實踐操作的策略借鑒。
關鍵詞: 論述文寫作教學;教學策略;語言表達
《2020年浙江高考考試說明(語文)》對高考作文的語言表達提出明確的要求:“有文采,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而目前許多高中生在作文語言表達方面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標準,而且還存在不少問題。
當下高中生作文一大突出癥候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低下。很多學生的作文語言貧瘠,充斥著口頭語言、網絡語言,不但詞不達意,而且毫無美感可言。作文的語言表達簡單化、趨同化,甚至越來越低幼化。語言表達成了學生和教師的軟肋,從另一方面說,也成為了作文提分的關鍵。為了破解這一難題,筆者從關聯詞、句式、修辭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學生的作文語言表達水平。
一、關聯詞運用
在寫作中,關聯詞語用來連接句子、段落,并表明句子、段落之間關系,起"穿針引線"的作用,是表達句子、段落之間結構關系和語義關系的重要語法手段。引導學生運用關聯詞分析事例,不停留于對材料表面的敘述,而是要展開邏輯推理,從而使論述文深刻起來。
例如,如果不用關聯詞推理,是這樣:
我認為偶像崇拜弊大于利。其弊端便是過于盲目崇拜而盲目聽從,不經大腦思考而行動。而這些盲從造就了當日韓兩國的文學藝術作品進入我國時,一些中學生竟然競相模仿日韓明星的發型、服飾等外表的東西。有這樣一則事件,父親辛苦打工賣面條,12歲少年小趙卻沉迷快手直播,半個月狂刷支付寶三萬余元打賞主播,這不是盲從還是什么?
用了關聯詞之后:
我認為偶像崇拜弊大于利。人們對偶像的崇拜容易陷入盲目。所謂盲目崇拜不是出于自身對偶像的了解和熱愛,而是隨大流,別人愛什么,我也愛什么。如果一直陷在盲從里,就有可能弱化自我意識,甚至阻礙自我獨立性的培養。比如,一些中學生正因為崇拜日韓明星,就在服飾發型方面競相模仿明星的造型,結果滿世界充斥的只有“韓流”,大家幾乎一個模子、 一種風格,又何來自我個性、滿園春色?像小趙這樣的少年因為盲目崇拜偶像,以致耗費大量時間金錢在他人身上,陷入狂熱的迷戀追捧之中,他們對自已作為一名中學生該有的學習生活尚且無暇思考規劃,更不用說他們會體恤父母親掙錢來之不易,關心孝順父母親了。因此,崇拜偶像弊大于利。
不添加關聯詞,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不那么明顯清晰,添加關聯詞語之后,句與句之間多了一層邏輯上的聯系,體現學生思維推進軌跡和思想進程,使作文獲得了表達上的深刻性和復雜度,內容表達更加清晰、合理、全面。此外,關聯詞也能用來過渡,承上啟下,體現作文的層次感。通過不斷訓練,學生有意識地在論述文寫作中用上關聯詞,從而提升作文檔次。
二、句式靈活
句式靈活是指作者在寫作時,根據抒發的感情和表達內容的不同,在不改變原意而又通順的前提下,靈活的選用不同的句式,以變換節奏,美化語言,增強亮點,使文章文采飛揚,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論述文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靈活運用句式,從而增添文采,為作文增色。以下以長短句的靈活運用為例。
例如:
這一年,貿易戰陡然升級,中美關系承壓,全球化發展從未如此晦暗不明。確定性與規則共識仿佛正在退場,權力政治似乎正在回頭。(短句)世界會重新淪為草莽與叢林嗎?大爭之世已經開啟了嗎?
這一年,香港修例風波驟起,“東方之珠”蒙塵。(短句)一路急行軍的新中國,既創造了七十年的輝煌成就,也面對著時代大潮新的喧囂。但我們聽見,“我和我的祖國”響起在這片大地的每個角落。(長句)我們相信,潮起潮落,遮不住“兩個一百年”的大國路徑。
這一年,豬價比房價、股價更牽動你的心,實體經濟的冷暖直接涼熱著你手中的飯碗;民眾觀點在無錫高架橋垮塌、北大女生自殺等事件中激蕩,20年前就罪行累累的惡人孫小果,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你忘不了那31名消防指戰員和地方干部在木里森林大火里的最后時刻,你想不到醫患矛盾、工礦事故會在歲末卷土重來。(整句)(《2020年南方周末新年獻詞:考驗如火,正在淬煉真金》)
這三段文字列舉了2019年的國內外大事件,寫出了2019年考驗之猛烈,以及合力戰勝考驗之信心,句式長短交替,整齊中見變化,語氣急促中有舒緩,整散相間,使文章語勢激蕩而又意味綿長。
三、修辭選用
在論述文的教學中,不單要引導學生用關聯詞和句式來增強論證力度和增添文采,也要注重文采在作文內涵上的體現,在論述文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巧妙地運用擬人、對比、對照、排比、類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用以提升和突出文章的主題內涵。
比如江蘇高考作文學生用這樣的修辭手法進行開題:
“如果我僅能成為一只毛毛蟲,那么我會選擇蛻變,讓自己的生命在蝶群中綻放光彩;如果我只能成為一粒沙,那么我會選擇在蚌殼中接受磨煉,成為耀眼珍珠中閃亮的一顆;如果我只能成為一棵樹,那么我會選擇成為胡楊,讓自己在沙漠中接受風暴的洗禮,創造不平庸的一生。”
學生在作文中,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將自己比作毛毛蟲、沙粒、大樹等比較平凡的事物,通過平凡中的不平凡來論證文章的內涵—拒絕平庸,通過排比句式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文采,同時也點明了主題,任何平凡的事物都可以拒絕平庸,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通過恰當地運用排比句式提升文章的氣勢和文采,從物及人,讓論證層層深入,句式整齊,議論文的文采突出,這樣的運用修辭手法比直接的擺事實講道理更加深刻,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論據的說服力,使文章更加顯得有魅力和文采。
在修辭方法的運用上,教師在平時加強學生的擴句練習,讓學生從簡單的修辭運用開始,隨著學生知識水平和修辭手法運用能力的增強,逐步地加深訓練的難度,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水平,從身邊的普通事物中,寫出精彩的篇章。
參考文獻:
[1]郭吉成.高中論述文寫作指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胡勤.文類、文體與作文評價[J].語文學習,2015.
[3]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顧之川. 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
浙江省平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