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芳
摘要:本科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學風情況是根基本源,本文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風建設情況的調研,基于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對策,構建“大學風”建設理念,提升學風建設的針對性。
關鍵詞:學風建設;學業(yè)規(guī)劃;學習目標
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引導學生專心向學,刻苦鉆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為更全面、多維度地了解學風狀況,為學風建設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和支撐,本文通過對X高校X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X學院以理工科學生為主。問卷設計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專業(yè)認同度、學習狀態(tài);個人規(guī)劃;課余時間安排;掛科原因分析。
一、調研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788份。在被調查學生中,有45.94%的同學因為自身興趣所在而選擇了所學專業(yè)。對于專業(yè)的認可度方面:13.32%的學生非常喜歡所學的專業(yè),31.47%的學生表示喜歡所學的專業(yè),39.09%較喜歡,7.74%不喜歡,8.38%無所謂喜不喜歡;14.34%的同學認為所學專業(yè)課程設置非常合理,35.03%認為合理,42.89%認為較合理,5.84%認為不合理,1.90%認為非常不合理;29.06%的被調查學生表示非常認可教師的總體教學水平,54.44%表示認可,0.76%不認可,0.38%非常不認可。
關于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41.88%的被調查學生參加過學科競賽,58.12%表示沒有。沒有參加的原因38.45%的被調查學生不想參加,32.87%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參賽渠道,12.94%因為沒有老師指導,15.74%因為沒有參賽選題。37%的被調查對象每周自習時間14小時以上,28.93%每周自習7-14小時,43.02%每周自習1-7小時,3.68%表示從不上自習。在課余時間,近70%的同學會選擇學習,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也會選擇參與團學社活動,近40%的學生會選擇休閑娛樂活動或休息。29.82%的學生每天在寢室玩游戲0-1小時,44.04%1-3小時,7.99%3-5小時,30%5小時以上,有14.85%的同學表示基本不玩游戲。大部分學生玩游戲的原因是因為有人組隊邀請、課間無聊、課余時間集體活動較少,有極少數同學表示因為個人興趣而打游戲。在被調查學生中,有28.05%的同學在大學里截止目前有過不及格課程,其中23.86%有1-3科不及格,2.16%有4-5科不及格,2.03%有5科以上不及格課程。在有不及格課程的調查對象中,76.47%的同學認為不及格是和自身沒有好好聽課、復習、沒能理解課程內容有關,其他同學是因為對課程不感興趣,沒有合適的教輔材料、不喜歡任課老師的教學風格等原因。在出現不及格課程后,84.62%的學生通過自身努力來通過補考,9.50%的學生會尋求外界幫助,還有5.88%的同學表示需要外界幫助,但缺少資源。有71.04%的同學認為同學幫助有助于通過課程,近一半的同學認為專業(yè)老師的幫扶有助于通過課程。
關于畢業(yè)后的個人規(guī)劃:6.35%的被調查同學選擇考公, 1.40%打算出國,48.86%選擇考研,24.87%選擇直接就業(yè),還有18.53%的同學表示還未確定目標。
二、問題分析
(一)在校生對課程設置的看法存在差異
近一半的被調查同學認為專業(yè)課程設置較合理或不合理,說明對這部分學生來講,課程設置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可能由于工科課程本身難度較大,理解存在一定困難,在課程安排中容易過于簡單或者難度過大。
(二)部分同學自制力差,導致成績較差
在調查對象中,28.05%的學生存在不及格課程,同時發(fā)現掛科同學課余時間多進行打游戲、外出玩等娛樂活動,出現不及格課程原因多歸結于對課程不感興趣、自身沒有努力等原因。在課余時間選擇打游戲的同學中,大部分是因為有其他人組隊邀請,自己也感到無聊,說明這些同學個人自制力較差,娛樂活動占據了多數時間,導致成績較差。
(三)不能較好地利用課余時間
在調查對象中,近七成同學每周自習時間少于14小時,工科課程本身難度較大,課余時間如果不進行復習總結,無法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進而導致考試不及格。
(四)學習目標不夠清晰
近八成被調查同學對畢業(yè)后的規(guī)劃較為清晰,選擇讀研、考公、出國留學或者直接就業(yè),但還有部分同學表示對今后的目標還尚未明確。說明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并沒有清晰的個人規(guī)劃,對將來的職業(yè)生涯沒有明確的目標,尚需進行引導。
三、改進思路
第一、貫穿一條主線。貫穿一條生涯規(guī)劃主線,開展持續(xù)的生涯規(guī)劃教育。為每個入校新生配備導師,培養(yǎng)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科研素養(yǎng)訓練,構建以導師為主導,高年級本科生輔導低年級本科生的縱向鏈式學習科研團隊,圍繞學生的學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開展個性化指導。引導本科生早樹立參與學科競賽的意識,早入實驗室,早入研究團隊,早入專業(yè)社團,加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新生發(fā)展導師制為紐帶,實現新生由授課教師、輔導員、班導師和發(fā)展導師及其高年級本科生共同參與的多維立體化教育與管理,促進本科教學、學生管理、學生傳幫帶教育等工作有機銜接、協調配合。
第二、教學聯動同抓。建立“大學工”理念,將課堂教學擺在第一位,發(fā)揮教務學工聯動組織師生面對面共話教風、學風建設座談、教師技能大賽、教案比賽等,提升教風;同時不斷加強課堂考勤,依托班級自查、黨員學生干部抽查,四線并行,狠抓課堂文明,多舉措提升課堂學習質量。同時院校要考慮設置更多有趣同時有益的學生活動,讓同學們在空閑時間多將精力投入到社團、競賽、志愿服務、學習活動中去,在豐富的時間活動中提升個人能力,培養(yǎng)陽光的大學生風貌。
第三、保障制度同建。以制度為抓手,以激勵為導向,以預警為邊界,為優(yōu)良學風建設提供制度抓手,同時不斷家校聯動,加強與家長溝通。加強日常教育引導,通過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鼓勵學生盡早樹立明確目標,學生存在疑惑時學院及學校可以給予及時的幫助,指導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做好大學四年規(guī)劃。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3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