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學習數學,不僅可以提升其邏輯分析能力,還可以使其發散思維,形成靈活的思維模式。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學科的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覺得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為解決這一問題,廣大數學教師積極思考,盡可能在數學教學中增添趣味,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提升學生數學水平?;诖?,本文將以小學數學為主要學科,以趣味性教學為主要方法,以策略探究為主要目的進行探討,希望能為廣大數學教師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
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水平、文化素養的提升,廣大教師和家長更加重視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在大眾眼中,數學學科的有效學習不僅可以應用到考試中,還可以使學生變得更加“聰明”。然而,一直以來,針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難點所在。究其根本,則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常常使學生望而生畏,新的知識還沒有開始學,就已經開始產生抵觸心理。因此,若想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則需打消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抵觸心理,通過設置各種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景教學,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十分重大。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放松心情,發散思維,自由思考,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既然課堂氛圍對教學效果影響如此重大,那么如何才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呢?針對這一問題,開展情景教學可以給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練習將教學目標、學生認知規律來有效設計教學活動,若想營造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情境創設中進入“數學世界”,從而更好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位置》這一課程是,教師即可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具體展開方法如下,教師引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我的大學畢業照,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呀?”,學生答:“想!”,而后教師展示圖片,學生仔細觀看。教師繼續提問:“這個畢業照是老師所在學院所有學生一起拍攝的,人數特別多,大家找到我在哪了嗎?”,學生答:“沒找到!”。教師繼續提問:“那我來給大家一個提示,我在第三排,從左往右數第七個,你們找找看,看看能不能找到我?”,學生按照教師提示,找到教師所在位置。教師繼續提問:“其實老師最好的朋友在這張畢業照里,她叫做多多,她站在從左往右數第四組,第六排的第二個,請大家找一找看看哪一位是老師最好的朋友多多呀?”,學生按照教師提示,加以尋找、找到,而后進行深入教學。通過創設“尋找人物”的生活情境,課堂氛圍逐漸更加輕松,學生也得以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
二、開展游戲教學,增加課堂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一直是廣大教師所最求的教學目標,如何使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知識是一直廣大教師所積極探索的?;诖?,教師可充分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認知發展規律為導向,在教學活動中增添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從而激發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內驅力。為解決這一問題,游戲教學法應運而生。所謂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即是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加入游戲元素,在鼓勵、引導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同時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使學生達到“玩中學”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可能性》這一課程時,教師即可通過開展游戲教學來增加課堂樂趣。具體展開方法如下,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彩筆神秘箱,里面裝有紅、橙、黃、綠、藍五只顏色不同的彩筆。接下來老師想請幾名學生來進行抽簽,看看誰能抽到綠色的那一只彩筆。每名學生只有三次抽取機會,若是在這三次抽取機會中抽到綠色的彩筆,即可得到老師的小貼紙一張,若是在這三次抽取機會中沒有抽取到綠色的彩筆,則要做三個蹲起作為小懲罰,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呀?”,學生:“想!”。而后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一游戲中,在抽取過程里,隨著游戲的進行,學生對可能性也形成了初步了解。如學生在第一次抽取失敗時,便會意識到“盒子里還有四只彩筆,綠色彩筆只有一只,我還有機會可以抽到綠色的彩筆”等。通過開展游戲教學,學生紛紛積極參與到抽簽游戲中,在獲得游戲快樂的同時初步掌握了可能性的概念,可謂一箭雙雕。
三、開展小組合作,培養探究能力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更重要的任務是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以便更好的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呢?答案即是開展小組合作活動。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使學生在自由交流的氛圍下對教師所提問題積極思考、積極探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實現問題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理解更加透徹,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折線圖》這一課程時,教師在對“折線圖”知識進行基本講解后,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以小組單位為各小組布置課堂任務,請學生先進行討論,而后借助折線圖基本知識,利用教師給的各種數據、資料繪制折線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討論,如應該先審題,還是先畫出折線坐標軸?如何分布各項數據?每個數據中間應該空多大的位置等問題,而后加以繪制。在這一過程中,不但實現了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還鍛煉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若想在教學中最大化實現教學效果,則必須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認知規律,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而后將這些元素運用到課堂活動中,使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內驅力,使學生主動、積極的進行知識學習。通過參加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方能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歡快、輕松的課堂活動中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1]李麗麗.淺析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J].考試周刊,2021(1):75-76.
[2]孫發元.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研究[J].學周刊,2021,3(3):151-152.
蘭州雁東路小學 甘肅 蘭州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