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心理活動和審美觀念的表現形式,它蘊藏著民族深層的文化基因,展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將它的保護、傳承和發展與高等職業教育進行融合是兩者實現內涵提升的重要創新手段。
關鍵詞:湖湘非遺文化;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
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p>
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和藝術設計協同發展工作的不斷關注和重視,為了推動傳統文化和藝術設計的融合和設計創新,我們一方面要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另一方面要重視對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的關系的認識。
展示設計專業作為高職藝術類院校的重要專業之一,隨著展示藝術設計人才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在市場經濟和設計教育創新改革的背景下迅速發展。很多院校對展示藝術設計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等進行了規劃和探索,但在課程設置上、專業的特點打造上仍然缺乏新意,難以突出自身特色。再加之教學沒有因地制宜,導致地方高職藝術院校展示藝術設計教育未能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學生能力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不匹配,畢業生較難適應實際工作崗位,導致地方人才流失。如何在弘揚和傳承非遺文化的背景下,進行高職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改革,實現藝術設計與非遺文化文化傳承的無縫鏈接,在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并運用其進行創新性實踐,更好的為創意設計產業培養知識型、高技能、創新型人才,是高職展示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1湖湘非遺文化與高職展示藝術設計教學融合的意義和重要性
1.1引入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
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备呗氃盒H瞬排囵B引入非遺文化項目,鼓勵學生與工匠大師親密接觸,參與實踐操作,感受工匠精神,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讓“工匠精神”內化為自身的職業信仰,這也是高職院?!胺张c成就學生”的理念所在。
1.2催化課程創新,實現教學優化
展示藝術設計是傳承傳統民族藝術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藝術設計在民俗、傳統文化展示、傳播領域的積極嘗試。將地域非遺文化通過展示類空間加以呈現是最為直接的交流、傳播平臺,不僅能對其進行很好地保護傳承,同時也會在尊重傳統、地域的基礎上更加有效地得到發展。
在湖湘高職展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實施進程中,從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中發現優秀的因素,在復雜紛繁的形式中梳理出優長特質,開發利用湖湘傳統文化中的非遺文化資源,整理出切實可行的、融入了湖湘非遺文化的展示藝術設計專業特色課程,必將賦予展示藝術設計課程濃厚的本土文化氣息,使得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引導學生熱愛湖湘地域文化,藝術創作更貼近生活,貼近民間藝術。
1.3創新項目化教學模式,突出人才培養特色
創新湖湘非遺文化與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融合的項目化教學模式。聯合合作企業與高校,探索通過建立“湖湘非遺文化空間設計研發工作坊”,成立教師、學生組成的研發設計團隊,構建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文教融合、產教融合平臺,開展“作品即產品”的項目化教學實踐。以此增強師生服務社會、服務地方、服務企業的能力,提高高職展示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質量,形成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
1.4探索文化韻意,注入發展活力
在高職院校展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掌握一定的藝術設計理論和基礎知識之后,將現代設計理念與湖湘非遺文化相結合,明確新的藝術思路及發展方向,在欣賞和發展湖湘非遺文化的同時,探索新的文化韻意,摸索非遺文化于文化產業實踐的創新之道,為湖湘非遺文化產業地有序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使其因新知識新觀念的滲入而開出璀璨花朵,推動其不斷發展提升。
2湖湘非遺與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融合的創新措施
2.1理解非遺與設計的關系,探尋多樣化的非遺文化元素
非遺文化是民族文明傳承的有效載體,能夠反映該民族的精神氣魄和文化內涵,也是民族文化沿襲的支撐,是該民族人民精神智慧的重要結晶。若干年前的非遺文化之所以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得到留存,并被反復研究、發展以及創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將虛擬的文化被物質性的設計產品所承載。鼓勵學生深度理解非遺文化與藝術設計的之間的關系,開拓思維,深挖湖湘非遺文化的精髓,拓寬其原來小眾的承載與傳播手段,探尋更加多樣化的非遺文化元素,將其與高職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進行深度融合,使其融于教育、融于產業、融于作品。使其由原來優秀傳統文化的抽象概念,轉化成為能近距離感知,能觸摸其魅力的現代傳播手段和表達方式。
2.2認知專業特點,探索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
展示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專業需求是與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湖南地區展覽展示行業發展較全國一線城市起步較晚,展示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較為滯后。擺在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面前的難題是尋找課程創新與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通過有效的手段和策略,達到學生的文化素質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非遺文化的主題空間教學。展示設計的本質是其信息傳遞的目的,不同的非遺主題所要表達的信息內容也不盡相同??梢砸源藶槌霭l點,訓練學生對于不同非遺主題空間的認知與表達。因為是空間訓練,所以不帶有實際項目色彩,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敘事性主題空間創作思維,讓學生回到主題空間設計的原點,從人的體驗和主題的空間氛圍看問題,從而獲得展示空間設計的邏輯思維能力。再比如:在展示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種媒介的使用構成了豐富的展示界面。新技術既可以改變展示空間的交互模式與體驗模式,也可以改變展示空間的形態。因此,新媒體的介入為非遺文化的互動、體驗所帶來的創新也可以是展示設計教學改革的重點。通過打破“歷史發展的講解+ 看圖片+ 課程作業= 展示藝術設計”的傳統教育模式,重視研究中華傳統文化與專業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模式的結合,注入湖湘非遺文化的,為展示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注入與時俱進的新動力。
2.3發掘利用行業市場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湖湘地區由于區域的限制,能提供產教融合實戰項目的企業較少,本專業學生能參與教學實戰的機會就更少。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難與市場、企業需求有效銜接。湖湘非遺文化與高職展示藝術設計教學融合,除研究傳統文化與專業教學相關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內容外,充分發掘利用行業市場資源,推動校企合作,搭建“湖湘非遺文化空間設計研發工作坊”文教融合、產教融合平臺。以此平臺為相關課程引入具體實戰項目,解決展示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實施中的困境,提高專業學生培養質量,實現學校與行業產業的無縫對接。
2.4參與文化幫扶,創建特色社會服務形式
針對部分落后地區雖有優秀的湖湘文化但缺乏對接平臺、研發服務團隊的問題,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所成立的展陳設計團隊,通過組織教師與學生團隊進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會服務,實現對落后地區進行的有效文化幫扶,同時也能增強教師、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還能通過對此類項目傳統文化的研究,為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挖掘更為廣泛、多元的藝術資料和教學素材。
3結語
將湖湘非遺文化與高職展示藝術設計教育更好地融合,開發利用湖湘非遺文化資源應用于展示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湖湘區域高職藝術院校與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需求,不僅推動多元文化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升學生文化素質培養與實踐能、推動湖湘地域民俗民間藝術創造性的傳承與發展,更將為本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康,裴會芳. 非遺文化傳承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思考與實踐———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路徑研究[J].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論叢,2019,18(2):5-9.
[2]王永斌. 文化產業視角中的展示設計教學研究——以廣東財經大學展示設計專業為例[J]. 藝術教育,2019,1:192-193.
作者簡介:胡毓軒:1983.02.23,男,漢,湖南益陽,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本科 (廣州美術學院 展示設計專業),工程碩士 ?(南京大學 數字藝術設計專業方向),研究方向:展覽展示藝術設計、博物館展覽陳列設計、藝術設計教學
2020 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般項目(高職教育)
項目名稱:《湖湘非遺文化與高職展示藝術設計教學融合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立項編號:ZJGB2020250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三五”規劃 2020 年度高等教育重點課題
課題名稱:《安化黑茶文化與展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融合的研究——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
課題批準號:XJKX20A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