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磊
摘要:民族音樂是可以直接體現出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音樂,其也是民族歷史與民族文化的重要音樂載體。而瑤族音樂旋律優美,且極具民族色彩,音樂中充斥著獨特氣息的藝術魅力,在我國民族音樂當中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外來音樂文化不斷沖擊著本土民族音樂文化,導致民族音樂所占市場文化份額日漸較少,同時也使高校學生自身民族意識愈加淡薄,從而阻礙民族音樂的發展與繼承,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湖南地方高校開設瑤族音樂課程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切實可行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教育;瑤族音樂
引言: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我國也在推動各個地方高校的積極建立與發展,其首要目的是實現各地區教育的發展進步,培養出可以支援地方建設的優秀人才;第二目的是保護和傳承地方優秀民族文化,為民族文化的繁榮昌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瑤族是中華民族56個民族大家庭當中的一員,湖南江華瑤族音樂文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同時也具有濃厚民族色彩和民族文化,因此,積極傳承發展瑤族音樂文化是湖南地方高校責無旁貸的使命。
一、湖南地方高校開設瑤族音樂教育的意義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這首愛國歌曲中表明了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當中音樂文化歷史尤為悠久,且民族特色尤為鮮明,是各族人民同心協力創造出的一筆寶貴財富。繼承音樂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是發展我國民族新音樂的重要前提。隨著現階段社會全球化、商品化的快速發展,多元化發展世界各地文化受到全世界民眾的廣泛重視及認同,文化多元化和教育文化多元化二者之間的“和諧共生”是現階段教改所面臨以及需迫切解決的問題。二十世紀初,我國教育部制定出音樂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要求:“在實際音樂課程教學當中,音樂課堂主要教學內容是發揚和學習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極為優秀且極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音樂,不斷增強新時代大青年學生民族意識,強化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高尚情操。”音樂新課改標準對現階段發展的音樂教學不斷提出新要求,從中可以明確看出,在現階段高校音樂教育當中積極弘揚各少數民族的優秀民族音樂是現階段較為重視的問題。在各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當中積極開展少數民族的優秀音樂教育,其不僅是傳承和發揚我國各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方式,還是增強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表現內容,更是不斷強化青年大學生自身素養的重要表現方法,這樣做既可以全面滿足大學生內心深處想深入了解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十分迫切的需求,還可以激發出大學生民族團結意識。隨著多元且物質的社會不斷發展,各地方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不斷受到各國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所占市場文化份額日漸稀少,如果各地方高校不負擔起積極推廣和積極傳播少數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責任,不讓具有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深入了解地方傳統音樂文化當中存在的精髓,那么早晚會導致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而在湖南省各地方高校當中積極開展瑤族音樂課程,就是想要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增強湖南各地方高校學生的民族意識。瑤族作為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瑤族傳統且十分優秀的音樂文化一直作為中華文化寶庫的璀璨瑰寶之一,同時瑤族分布在湖南各個地方,是湖南本土文化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經濟社會進程不斷加快,導致傳統的音樂文化逐漸呈現出快速衰退現象,只有通過采取積極措施,多元發展且保護瑤族傳統音樂文化,才可以幫助獨一無二的瑤族傳統音樂脫離當下困境,從而逐漸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湖南各地方高校當中積極開發瑤族音樂課程,可以幫助湖南高校學生認識多元文化,且有助于瑤族音樂文化傳承發展[1]。
二、湖南地方高校實施瑤族音樂課程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調整實施的教學方案,精心挑選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我國現在所實行的音樂教育體系制度大部分是借鑒西方國家的音樂教學模式,而根據新課改提出的明確要求,積極調整并合理實施教學方案,精心挑選教學內容,開展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母語的民族音樂教育,在廣大青年莘莘學子的腦海深處烙下深刻印象,讓其意識到傳承發揚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湖南各地方高校的音樂教育當中,瑤族傳統音樂文化一直處于邊緣位置,在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實行的音樂教學方案當中,瑤族音樂并未被列入其中,就算部分高校的教學方案當中涉及到關于瑤族音樂的教學內容,那也微乎其微,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傳承瑤族音樂文化,各高校則需創建開設一門新的課程,只有創建出真正具有瑤族特色的傳統音樂課程,才能夠真正強化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教育。在湖南各地方高校開展瑤族音樂課程是因地制宜、就地選材的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在大力推動湖南省本土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2]。
(二)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不斷重塑音樂教師隊伍
“若廣大教育工作者得不到發展,那么就不會有人得到發展”,這是英國著名的課程專家講出的至理名言。因此,音樂教師才是湖南各地方高校實施和發展瑤族音樂教育的重要關鍵。隨著我國不斷開展保護非遺文化,湖南各地方高校踴躍參與進來,各高校不斷實行教學改革,同時各高校也愈加重視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尤其是大部分高校當中的音樂教師也開始關注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但由于我國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多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導致處于各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存在著諸多較大差異,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高校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尊重并發展多元文化,同時根據多元文化理念開展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因此各高校在開展瑤族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愈加重視發揚瑤族自身音樂文化風格,并尊重湖南本土瑤族音樂文化具備的特點。一位西方著名教學家曾指出:“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比歌劇院內的指揮家更為重要,糟糕的指揮家只會讓聽眾失望,而糟糕的音樂教師則會扼殺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愛。”由此可見,一位優秀的教師是開展瑤族音樂教學的重要關鍵,因此湖南各地方高校若想開展瑤族音樂教育必須先培養出優秀音樂師資團隊。首先,全面提升各高校音樂教師音樂素養,培養教師對于發展和傳承瑤族音樂文化的意識。發揮出教師主觀能動性,并讓教師意識到開展瑤族音樂的重要性,同時將開展瑤族音樂列入備課的教學大綱當中,以傳承瑤族文化為工作己任。其次,定期組織培訓。由于大部分關于瑤族音樂文化的歷史皆是口口相傳,基于此,高校教師必須深入腹地了解瑤族音樂,以此保證了解到“原汁原味”的瑤族風味。最后,打破傳統限制,引領非遺文化傳承者深入音樂教學課堂,實地開展教學,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學生濃厚興趣,還可以保持住音樂民族性[3]。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皆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精髓,保護和傳承是廣大高校莘莘學子肩負的責任。瑤族音樂作為我國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湖南永州是瑤族最大聚集地之一,因此湖南各地方高校必須積極發揚本土瑤族文化,肩負起傳承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李雅楠,吳祖斌.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探究[J].藝術科技,2014(4):51-52.
[2]林妮.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相關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7(4):88.
[3]徐博.關于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分析[J].傳播力研究,2020, v.4;No.108(24):123-124.
課題項目:本文作為湖南省教育廳項目《“嶺南民族走廊”語境下的永州瑤族“音樂文化語義”研究》(19C0819)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