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在幼兒園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為德育創設更大的實施與滲透空間,充分挖掘各種德育滲透機會,給幼兒更多積極引導,培養其自主意識和獨立性,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幼兒正處于認知外部世界的階段,他們尚未形成價值觀和是非判斷標準。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展開中多給予幼兒積極引導,通過輕松直觀的方式向幼兒傳導德育,讓幼兒健康成長,使之發展成更完善健全的個體。
教師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輔助效果。德育涵蓋的內容有很多,不同的教育培養階段,合適的教育方法會有所差別。對于幼兒的成長過程而言,幼兒在幼兒園期間學到的知識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幼兒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家庭教育。父母的觀念、教育方法以及幼兒所處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這些都能影響其性格特點和行為模式的養成,甚至會直接決定其價值觀的形成。在針對幼兒展開德育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輔助效果,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對幼兒的教育培養過程中。學校和家庭之間要構建暢通的溝通渠道,這樣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更好地培養幼兒,讓德育有更直觀的落實效果。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對幼兒德育影響深遠。在具體展開德育的過程中,家長和學校應及時溝通,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幼兒的家庭情況,給出合理的建議,如果發現幼兒有什么不良行為習慣,應及時找出根源,讓家長們配合解決。在德育教育上,家長的配合能讓教育引導的效果更為直觀。暢通家校溝通交互的橋梁,實現良好的家園共育,是充分發揮德育效果、給幼兒構建良好成長環境的有效方法。
教師應積極推動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隨著德育的不斷推進,教師要逐漸形成與建立明確的德育培養方向和要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幼兒正處于逐漸認識自己的階段,教師可以結合一些開放有趣的活動,幫助其逐漸建立自我意識,并將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傳導給幼兒。這是德育的一種直觀體現,能引導幼兒以正確的態度認識外部世界,對幼兒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很有幫助。
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靈活設計一些活動。比如,教師首先讓每個人談論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有的幼兒說自己喜歡踢足球,有的幼兒說自己最愛跳皮筋。隨后,教師引導幼兒動手制作自己的卡通名片,并詢問他人眼中自己的個性特點、優點以及缺點,使其學習如何更加客觀、全面地進行自我評價。這個過程可以很好地幫助幼兒認識自己,讓其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同時,在交換卡片的過程中,幼兒會直觀感受到個體之間的差異,會慢慢形成一種意識,即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不同的性格愛好,還有一些不同的能力特長等。這會讓幼兒懂得尊重每個人的不同,認識到正是這些差異才構成一種美。透過這種開放有趣的活動形式,能帶給幼兒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德育在課堂上有良好的落實效果。
教師應對幼兒展開有效的感恩教育。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父母和長輩的關愛,尤其是獨生子女,往往更會受到全家人的寵愛。這樣的背景下,部分幼兒會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其不具備應有的感激之情。對此,教師應當加強引導,培養與建立幼兒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和認知標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學習活動,讓幼兒思考自己對父母的了解,以及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情感,讓感恩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幼兒會對這個問題有更多思考與領悟,并且會嘗試在今后的日常行為中表達對于父母的感激,這才是德育應當達到的良好培養效果。
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生活化調查,調查的問題包括你是否能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你是否了解爸爸媽媽每月在自己身上的花費有多少?你是否知道爸爸媽媽每天幾點鐘上班,幾點鐘下班?你是否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么?你是否知道爸爸媽媽最近的煩惱?個別幼兒在看到這些問題后可能一臉疑惑,但隨后他們會意識到,自己平時在生活中對父母缺乏關心,認識到應感激父母所做的一切。一個簡單的游戲過程,卻能帶給幼兒極大的啟發與反思,推動其在行為上有所改善,這才是合理構建課堂、融入德育值得采取的方法。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