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暉
學齡前兒童處于直觀感受階段,喜歡觀看顏色鮮艷、動感的畫面。同時,愛跳、愛演、愛表現也是學齡前兒童的特點之一。繪本劇將語言表達、身體表現與玩樂結合在一起,借助夸張的動作、艷麗的道具吸引幼兒的目光。小班幼兒年齡小,對繪本劇的理解與表現不如中、大班幼兒那般拿捏得當,本文就如何提升小班幼兒對繪本劇的理解與表現作簡單闡述。
愛看愛聽,初識繪本的無限魅力
隨著繪本的流行,幼兒園里刮起了一陣書香縈繞的繪本之風。在幼兒園里,隨著教師的引導,幼兒能大致了解繪本的內容,觀察繪本中細枝末節的線索,心情跟隨繪本的情節而起伏,或笑或哭。
除了繪本畫面以外,故事錄音也是幼兒喜愛的閱讀形式之一。個性鮮明的人物聲音、夸張有趣的對話,能讓幼兒在畫面之外感受語言的魅力。
膽大心細,走進繪本劇的絢麗世界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繪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繪本劇的選擇上,故事簡單但情節有趣的繪本更能勾起幼兒表演的欲望。如繪本劇《你可千萬別上當啊》,故事非常簡單卻又意味深長,角色較少,但是情節跌宕起伏,幼兒聽故事的時候會隨著情節的變化而緊張、擔心、高興。另外,選擇的繪本人物形象一定要鮮明,方便幼兒區分。
在進行繪本劇表演的初期,角色往往由教師指定,大部分幼兒都是被動接受,偶有主見特別強的幼兒會拒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分配形式有利有弊,利是在教師的分配下,主演能力一般較強,在排練的時候進度會更快。而弊則是幼兒興致缺乏,對表演缺少積極性。
最有效的方法則是公平競爭能者上,在完整欣賞繪本故事的前提下,讓幼兒選擇一個自己最想扮演的角色,在爸爸媽媽的協助下練習,最后在集體面前對同一個角色進行競演。這種形勢下產生的角色往往既有實力,表演也有激情,也能在班級內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風氣,鼓勵幼兒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要想讓幼兒連貫順暢地進行表演,必須要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何時上場、出場的目的是什么。我采取了兩種方案:(1)接龍式對臺詞。我請幼兒坐在椅子上,像集體聽故事一樣按照劇本中的表演順序一個個起立大聲講出自己的臺詞,既能照看好全體幼兒,又能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出場順序。(2)欣賞式表演。為了讓幼兒更快地掌握相應的表演內容,我為繪本劇錄制了一段錄音,完全按照出場順序錄制,分享給家長后,家長也會在家跟幼兒一起聽一聽、演一演。
如果說題材是一個繪本劇的支架,那么演員的演技就是繪本劇的靈魂所在,動作、語氣、神態則體現了演技的三個方面。從難易程度而言,動作是最好表現的,比如高興時昂首挺胸,苦惱時垂頭喪氣,興奮時手舞足蹈,害怕時畏畏縮縮。一些符合情境的動作,如張望、攤手,這些動作并不復雜,也利于小班幼兒理解、模仿、學習,如此一來,一個繪本劇大致的發展基調就定了下來。
語氣是小班幼兒在排練繪本劇時的一大難關,角色如果語氣夸張有趣,能為繪本劇加分不少,因此,語氣和題材的選擇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荒誕、反轉的繪本劇更能夠突出語氣的重要。有指向性且詳細的提問,能讓幼兒從行為分析情感,更利于小班幼兒去理解繪本的深層內容。我在指導表演時提出了問題:“鵝寶寶看到鵝媽媽和狐貍一起走遠,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什么時候著急過?”“著急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動作?會怎么說話?”從自身延伸到繪本中去,幼兒對于“著急”的了解、表現都有了自己的特質。將情緒情感內化,才能讓幼兒有感情、有情緒地演繹臺詞。
最后就是神情了,這是一種細致入微的表現形式。微皺的眉頭,撅起的小嘴抑或是彎彎的眼睛,都能表現一個人物的心理變化。因此,演員必修課是—動作、語氣、神態。
自信穩重,感受表演之星光璀璨
小班幼兒年齡小,在臺下表演十分順暢,到了舞臺上很有可能就會怯場,因此,鍛煉幼兒自信大方的臺風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借助家長的力量教導幼兒一個簡單的節目,利用每日餐前準備時間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現自己的魅力,這對膽小、害羞的幼兒是十分奏效的。班級是幼兒最熟悉的集體環境,先在班內大膽說,才能到更大的舞臺大膽演。另外,也可采取班班互動的方式,與其他班級共同創設小舞臺,體會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的感覺。輪流表演、欣賞,能鍛煉幼兒的膽量。
為何小班幼兒也能完整演繹一個復雜的繪本?因為幼兒想演、愿意演,他們發自內心地想成為繪本劇的主角,想在繪本劇中一展風采。正是這種主人翁精神,激勵幼兒一次次地練習,小班幼兒的繪本劇課程開發與研究離不開幼兒的主人翁精神。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