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五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必須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和個人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情境體驗式教學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較為符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要求。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繼續(xù)推進,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愈發(fā)廣泛。本文結合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從課前與課中兩個階段出發(fā),探討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情景體驗式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
情境體驗式教學是根據(jù)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生活化場景,使學生在此場景中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習自主性掌握知識技能或形成情感觀念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本文將著重探究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實踐策略,以期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理論和實踐內(nèi)容,有助于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再深化。
一、設置情境式預習任務
情境體驗式教學不應僅僅運用于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就為學生設計情景式預習任務,使學生盡快熟悉本課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教師設計情境式預習任務的前提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整體教學設計,教師應當將本課重難點和學生在預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考慮在內(nèi),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多樣的自主學習方式完成課前預習。以人教版小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課《父母多愛我》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種種細節(jié)里體會父母對自己深切的愛。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習慣了父母等長輩的愛護,有時也不能理解親人隱藏在生活細節(jié)中的關愛,因此教師在課前便可讓學生講講爸爸媽媽在一天當中為他們所做的事情,可以通過自己思考,也可以直接詢問父母或其他親人,完成課本中的“愛心樹”。教師還可讓學生準備好一個體現(xiàn)父母長輩之愛的溫馨小故事,邀請他們在課上展示。這些預習方法并不完全依照教材實施,而是密切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受、理解和感恩父母之愛,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健康、親密的親子關系。
二、構建直觀的生活化情境
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應當遵循真實性、時代性與生活性原則。真實性體現(xiàn)在內(nèi)容真實、情境真實和情感真實。教師通過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時代性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時俱進,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的持續(xù)更新。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順應了當下的時代發(fā)展需要,填補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情感和價值觀教育層面的空白。生活性原則講究不脫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教學實踐要具有趣味性與實踐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情境教學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11課《我是一張紙》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對“紙張”這一概念的具體認識,使學生了解紙的類型、來源與制造過程,令他們形成愛惜紙張、節(jié)約用紙的環(huán)保意識。由于二年級孩子的思維仍是直觀、形象的,他們無法理解抽象概念,教師便可通過構建生活化場景幫助學生建立對“紙”的直觀印象:教師發(fā)動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紙,在找到的紙上貼上五角星,看誰找得又快又多。學生發(fā)現(xiàn)書本是紙,紙巾是紙,紙藝作品也是紙。教師此時就能順勢引導大家指出學習用紙、生活用紙和美化用紙的區(qū)別,對紙張類型的辨析也在情境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三、師生進行充分溝通交流
情境體驗式教學不是教師或?qū)W生單方面參與的過程,雙方都應在其中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這是該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之一。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可成為一堂課主要的教學手段,對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與探究則是溝通交流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它不但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內(nèi)化,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更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舉例來說,學習四年級下冊《合理消費》一課時,教師應當先行引入影響消費行為的不同因素,然后向同學們展示三張“心愿清單”,隨后提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購買清單上的哪些物品?如果你是這些清單主人的父母,你又會購買哪些物品?教師可給學生留好五分鐘討論時間,待生生互動完畢后再請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可通過更多的修正性提問引導學生重新思考合理消費的含義,幫助他們辨明合理與不合理的購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切忌單向輸出,而應有來有往,保證溝通的充分性與有效性。
四、小組合作增強凝聚力
小組合作是素質(zhì)教育改革這一時代背景下新興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可以將其運用于情境體驗式教學。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某一主題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在合作中增強團隊凝聚力,培養(yǎng)合作協(xié)商的優(yōu)良品質(zh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對小組活動進行適時監(jiān)督和指導,避免個別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袖手旁觀。小組合作的主題也應該是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開放性、生活化議題。在五年級上冊《主動拒絕煙酒和毒品》一課中,教師給出幾項對于吸煙的看法:“吸煙有害健康,任何時候都不能吸煙?!薄爸灰辉诠矆龊衔鼰?、不給他人造成困擾就沒關系。”“吸煙能使人忘記煩惱,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許多人都在吸煙?!睂W生選擇不同觀點分組討論,隨后各組之間展開辯論,最終由教師總結陳詞并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吸煙的危害。教師在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時應注意把控課堂節(jié)奏,維持課堂秩序,保證小組合作活動的順利進行。
結語:
情境體驗式教學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大勢所趨,也是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提前設置好課前預習任務,構建直觀的生活化情境,與學生在課中進行溝通交流,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教學,通過以上策略實現(xiàn)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具體應用,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繆文錦.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4}(28):59-60.
[2]蔡意治.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20,{4}(14):36-37.
[3]趙繼會.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實踐應用[J].科普童話,2020,{4}(06):163.
[4]周健.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實踐策略[J].新教師,2020,{4}(04):65-66.
[5]劉惠珠.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4}(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