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娟
摘要:現階段小學教育中存在德育缺失的現象,這是由于教師的教學重點放在了應試學科教學上,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對于一些事物的認識比較茫然,所以,小學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小學德育的基礎,對于小學生德育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徐進作用,但一定是在教師正確引導和啟發,并且結合相應的課堂與課外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才能達到的效果,在當前教育環境中,雖然大部分的小學德育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舊有一部分學校和教師沒有認識到小學課堂滲透德語教學的重要性,基于此現狀,本文就小學教學課堂德育的重要性進行詳細探究,期望對于學生和教師的德育實踐提供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德育
小學課堂德育教學是為學生今后更高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良好基礎的必經階段和適用學科,德育在小學階段,結合課上與課外教學,完善小學德育的內容與形式,對學生內在德育素養和外在德育行為進行健康積極的引導啟發,而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的主要途徑,基于現狀,針對一些小學課堂德育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小學課堂教學德育的概念與內容
在這里要清晰一下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概念實際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傳統文化德育,傳承于古代的儒家文化,仁愛智勇等價值觀形成的必要因素,這是偏重于社會廣泛教育的宏觀德育概念,另一部分就是學校教育模式下的課堂德育滲透,是一種結合學科知識進行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拓展的具有針對性的德育,這兩個部分是德育的不同形式,分為社會形態和學校形態,結合以上官方概念,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小學課堂教學德育是培養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和觀念的綜合性教學,德育具體包括了思想意識形態、審美角度和能力、對事物本質的探究能力等等。
二、小學課堂德育教學現狀
由于應試教育遺留的種種錯誤思想,許多家長甚至是一些教師在意識里都認為藝術類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無論是在考試占比分數上,還是今后的實際應用和就業上,都遠不及其他學科實用,所以對于此類學科的重視程度就不足,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主科學科上,這是極其錯誤的思想,在素質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對于就業門檻的標準也發生著質量的變化,學歷不再是任用人選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看重學生的內在核心能力,尤其是能夠在自主思維下的創新創造能力,所以應該扭轉這樣的思想意識。同時由于收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創新思維模式得不到良好的鍛煉,阻礙了學生拓展思維能力。
三、小學課堂德育教學具體措施
第一、德育與相關藝術種類相結合。我們都知道藝術種類之間是相通的,都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都有各自明顯的特征,所以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要開放教學,打開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加入音樂和文學因素,例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首歌曲,讓學生用心感悟后,用畫紙詮釋自己腦海中對這首歌曲理解的畫面,由于每個人對同一首歌曲的感悟不同,所以畫出來的畫作也是各式各樣的,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沒有一個墨守成規的規則限制,所以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隨心所欲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藝術上的自由度,間接的拓展創新思維,還可以加入文學元素,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古詩詞、詩歌散文等不乏一些優美的文章,以同樣的方式來讓學生自行創新。
第二、創設情景德育和戶外臨摹課堂。美是特定視覺下對于事物的色彩和形狀的詮釋,所以情景創設是重要的教學道具部分,健康的審美觀是課堂德育的重要內容,因為針對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無法深入學習和理解德育對于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用詮釋美好為課題進行課堂情景教學是有效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和描述一年四季各自的美,用優美的語言去修飾,比如夏天的熱情似火,秋天的金色麥田等,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同時戶外臨摹也是一種有效的德育方式,一方面對學生的身心是一種放松,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畫畫能力,兩者合二為一,有效創設德育有效課堂。
第三、借助校園德育資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都可以作為課堂習作的目標,同時由于學生對于這些日常所見的事物比較熟悉,所以操作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代社會被稱為“讀圖時代”,各種簡略、鮮明、個性的圖文已充斥我們的耳目,學生能接觸到的圖像信息很豐富,包括學生觀看的動畫片,都是極為適用的臨摹對象,我們可以引入各種流行藝術通俗的表現方式,因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感覺到高深,而是用最簡潔的語言和表現形式傳輸知識,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是必要的,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身的興趣驅使是學習的一方面動力來源,更重要的是來自老師和父母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關注,就會產生創新作品的強烈欲望。
第四、在多元化課堂模式中融入德育內容。可以在課本中深入挖掘德育內容,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學科教學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學科教師要加強對教學課本德育內容的挖掘從而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很早教育部就明確指出,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德育融入,提升教學品質,在素質德育要求下,如何將德育課堂形式多元化,是當下小學教師應該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結合學科特征和德育內容進行巧妙融合,這需要教師具有較深的專業知識素養的同時還有具備一定的教學創新能力。
結語:在小學德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德育教學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而德育教學能夠更好地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充分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讓學生在德育學習中逐步受到情感與美的熏陶。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進行學生德育啟蒙教學階段,而進行德育教學能夠更好地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能夠對學生的道德以及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小學教育其本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征,因此,在小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學顯得尤為適宜。
參考文獻:
[1]朱小蔓主編《道德教育論叢》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劉淑蘭著《學校與社區互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丹主編《兒童發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