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榮
摘要: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吸收和接受知識必須要依賴他人幫助才可以做到,不能依靠學生個人的自身能力去獲得,教師在課堂知識傳授中仍然應用傳統落后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也以這種模式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這種局面主要是由于語文教師頭腦中錯誤的思想造成的,這種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與當今的素質教育理念相違背,對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極其不利。另外,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非常不利,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課標的目標要求,探究有效的且適合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訓練;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伴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閱讀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健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廣大教育教學專家的重視,小學生可以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提高審美、擴寬視野,并且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吸取作者的生活經驗,彌補小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社會經驗不足的缺陷,對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培養閱讀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的關鍵。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要創設氛圍,推薦合適的書目,設計適合學生的閱讀指導策略,以此來激發閱讀興趣。閱讀興趣一旦被激發,學生就會對閱讀產生強烈的渴望,自覺的把注意力集中到閱讀內容上,也會推動著他們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創設閱讀情境,激發閱讀欲望。筆者在教學《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關于秋天的視頻和畫面,再配上描寫秋的美好與豐收的解說詞,聲情并茂的畫面,從視覺、聽覺中讓學生感悟到了秋天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學生在欣賞中閱讀,在閱讀中欣賞,實為一種甜美的享受。除了創設閱讀情境外,還有教師現場聲情并茂的范讀,也會深深地感染學生,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去自主閱讀。此外,還可以通過變換閱讀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等。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過程中,閱讀環境的營造是至關重要的,適宜的閱讀環境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去把握文章所富有的深刻內涵,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宗旨,其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將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工作去做。但是,以往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為我們呈現的是一種哺育模式的教學方式,任課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自己的見解和相關問題的傳輸,而沒有去重視語境的培養,同時也抹殺了小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糾正這些存在一定問題的教學方式,我們在進行詩歌教學時,便可借助圖畫附加音樂播放的方式進行,這樣便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境氛圍,以有效實現閱讀環境的創設。
三、教師通過分層教學培養學生閱讀技巧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教育觀念不同,家長的語文素養不同,學生個體不同等諸多原因,傳統閱讀教學都采用一刀切,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也無法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鍛煉和提升。因此,教師采用分層教學勢在必行,通過分層教學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開展閱讀教學和訓練,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中來。首先,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興趣和知識能力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其次,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閱讀任務進行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培養學生對閱讀課程學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應該科學的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使得學生對閱讀產生有強烈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時,教師在教學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主要以書中的不同側重點進行小組劃分,比如將喜歡小鳥的學生組成一組,要求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對鳥的理解,積極地搜集各種各樣鳥的圖片,為后期在班內舉辦鳥類科普相關知識打好基礎;將喜歡鳥類動漫形象的學生分成一組,在組內討論自己知道的關于鳥的動漫故事以及形象,并由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鳥類形象;將喜歡鳥類文章的學生分到一組,讓這些學生主動搜集關于寫鳥的美文。這樣的不同目標設置吸引了不同學習風格和特點的學生,使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探索,不僅改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看法,也讓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不同的小組設置小組長一名,在組長的帶領下,學生積極展示著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后續的課堂安排中,教師鼓勵不同的小組將自己尋找的素材、文學作品、動畫等信息向全班同學展示,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儲備不一樣的知識,開闊其眼界,充分調動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重要的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讓大家的興趣得到完美的釋放。
四、運用多媒體,優化閱讀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他們的抽象思維發展不完善,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再加上生活閱歷的限制,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靠教師口頭的講述無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引發學生的共鳴。而多媒體具有直觀性、交互性、感染力強等特點,能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變成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促使學生自主地從圖片和視頻中獲取文本信息,較好地理解了教學內容,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海底世界》一課的教學,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但由于學生對海洋知識和海底世界知之甚少,因此,課前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海底生物的有關知識并讓他們自主探索交流,在課上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海底世界的圖片,使學生在感官上獲得整體感知,再通過flash播放海底世界的動畫展示海底世界的神奇,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強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此外,利用多媒體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結束語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我們作為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在閱讀訓練教學方法上應加強學習、探索和研究,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郭曉麗,李旭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閱讀訓練[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90-91.
[2]朱相如.淺談小學語文有效閱讀訓練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