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釵
摘要:近年來許多學校在積極探索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然而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剖析拓展課程實踐中的諸多問題出發,提出了七年級科學“主題式”拓展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主要闡述了課程內容、實施形式和評價方式。旨在完善科學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主題;拓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112
一、拓展課程開展存在的問題
教材中很多“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往往是在學生學完一個新的知識點后,考查學生對科學概念、規律掌握的精準程度和認知深度,教師須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開展討論,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歸納、整理、辨析,達到對所學知識牢固掌握的程度。
例如,七年級上“物質的密度”這一節的兩個“思考與討論”:水銀的密度為13.6×103千克/立方米,試說出它的含義;有人說“鐵比木頭重”,這種說法有什么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說才對?第一個“思考與討論”旨在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密度的含義,是否能正確使用科學單位,為今后學習類似的科學概念比如速度、壓強等打下扎實的基礎,第二個“思考與討論”著重于培養學生對模糊、錯誤觀念的辨析與質疑能力,可組織學生討論回答這種說法有什么欠妥之處,如何加以改正。學生一般都能答出應在“鐵比木頭重”之前加上“等體積”這三個字,這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指出不僅設計科學實驗時需要運用控制變量的原則,就是科學結論的表達也應運用這一原則。并進一步指出很多語句在生活中有不同含義,學習科學以后就要強調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和規范性。這樣的教學,不僅澄清了模糊認識,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一)課程難以做到統整性。《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科學拓展性課程應以主題統整的項目課程為主。然而七年級學生科學知識的識儲備還不夠,還處于科學學習的初級,該階段主題統整的課程開發難度較大,相比而言,“主題式”拓展可操作性會更強。
(二)教師開發課程能力還欠缺。長期以來,一線教師只習慣于實施課程,沒有接受過課程開發的系統培訓,在開發能力上還很欠缺。然而,開發“主題式”拓展課程,更有利于發揮教師的各自專業優勢,取長補短。
(三)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壓力較大。雖然學生對拓展課都十分喜愛,但是迫于基礎課程的考試壓力,學生必然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基礎課程中,甚至出現在拓展課上寫作業的現象,如果拓展課程與基礎課程結合不夠緊密,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而“主題式”拓展課程具有“小而精”的優點,與基礎性課程的結合度高。
(四)教師的課程意識不強。部分教師利用拓展課程將基礎課程的練習,以應付的態度來對待拓展課程,沒有真正理解拓展課程的實質,久而久之,學生對拓展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主題式”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旨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當前重基礎課程而輕拓展課程的現狀,使拓展課程真正成為師生的共同需求,成為基礎課程的延續與補充,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
二、“主題式”拓展課程的內容與實施形式
(一)“主題式”拓展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研究。本拓展課程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大部分:
(1)科學發展史
科學史是科學和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發展的研究。科學史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向學生表明科學發展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歷史中所蘊含的科學家們在思想、理論上的碰撞,體現了科學本質,是科學發展的精華部分。盡管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科學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材篇幅以及基礎課程的課時安排所限,并沒有非常好的開展,此部分內容可以在拓展課程中得到彌補和完善。如:光的本質百年探索史,光速的測量史,原子結構的認識史,被世界遺忘的偉人——特斯拉等。
(2)當代前沿科技與重大發現
科學是發展的,人類是進步的。當學生整天在教室里學習前人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成果時,我們的世界早已翻天覆地。許多內容嚴重滯后,許多知識將被改寫,這些前沿科技與重大發現學生都可以在拓展課程中學到。如:“悟空”與暗物質,屠呦呦與青蒿素,什么是引力波等。
(3)實踐活動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許多知識需要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才能領悟和運用。基礎性課程往往十分重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實踐性的內容相對較少,在考試壓力之下實踐活動已被邊緣化。拓展課程的開設可以有力的彌補這一缺憾,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科學,真正做到“做中學”。如:校園植物的識別與銘牌制作,植物的有性與無性生殖的校內栽培,自制酸奶等。
(二)“主題式”拓展課程的教學實施形式。“主題式”拓展課程包含了兩種類型的課程形式,與之相應的也有多種教學方法。
(1)知識類課程
知識類課程側重于知識層面的拓展,使學生對已學知識在橫向和縱向兩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種:
①專題講座
此類課程的教學以教師講座、授課為主要方式。如“光的本質百年探索史”,教師就以牛頓的微粒說開始,介紹各學說的觀點和主要證據,通過實驗的展示,層層深入,逐步揭示出由微粒說——波動說——電磁波——波粒二象性這一科學發展史,讓學生領悟到科學的發展與變遷,同時又與高中光學完成銜接。
②科學視頻輔助教學
許多科教類電影不僅學生愛看,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使學生在觀影中學習科學,感受科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觀看《地心引力》時,為什么導演在拍攝碎片撞擊航天飛機時整個過程都是無聲的?為什么女主角能通過滅火器在太空中移動到指定位置?為什么在太空艙門打開的情況下女主角摘掉頭盔卻依然平安無事?期中涉及到的科學知識都能在我們的七年級教材中找到答案,使書本僵硬的知識有血有肉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科學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勢在必行,但怎樣的課程才算是好的拓展課程還在探索中。“主題式”拓展課程能以學生所學知識的最近發展區為起點,以聯系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科學發明史,初高中銜接,當代前沿科技介紹,科普視頻的觀賞等為后續,無疑是對基礎課程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朱清時:《科學》7~9 年級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永嘉縣上塘城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