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迅速,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習慣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教育環境。以現階段大學生網絡行為現狀來看,大學生群體在網絡信息的運用及網絡道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鑒于此,本文結合自媒體的特征,以及大學生在自媒體時代背景的生存環境,提出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途徑,以期促進大學生在自媒體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4-0251-03
自媒體時代,教育教學受到了很大影響,無論是教育理念、教學模式還是教學工具,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階段,不少高等院校都應用了自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然而,由于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這種教學體系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如針對海量的信息無法做到有效的篩選處理,導致過量的負面信息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而網絡素養,是指學生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分辨能力、處理態度。若是學生具備良好的網絡素養,那么網絡負面信息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可以說,網絡素養培養是教育領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校園的學習中,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基本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
一、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的背景
(一)傳統教育模式的轉變
隨著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自媒體發展迅速,深刻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教育領域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影響。自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我國教育體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布了《未成年人網絡素養2020年度報告》,數據表明我國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平均得分為3.54分(滿分5分),處于及格線邊緣。并且,該報告還明確指出我國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有待提高,這說明我國教育體系也應隨之發生改變,展開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體系,以此使大學生具備在網絡時代下發展的基本素養[1]。綜上所述,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已是迫在眉睫,應當采取以培育大學生網絡素養為主的大學課程,培養大學生的網絡安全素養、網絡道德素養、上網注意力管理能力、網絡信息分析評價能力、網絡搜索利用能力和網絡印象管理能力。
(二)自媒體在時代背景中崛起
自媒體的崛起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轉折,同時也是物質水平、科技體系創新的具現體現。而自媒體時代的一大特征便是多元化的自媒體平臺[2]。自媒體發展證明了自媒體平臺能更高效率地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需求以及對個性化信息的高質量需求。
而自媒體時代的另一個特點,便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成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以及傳播者。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以及地點,通過自媒體平臺或傳播、或記錄自己身邊的事物信息[3]。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不再受地域限制、年齡限制、性別限制,信息傳播效率和效果都有所提升,在這一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突破了傳統媒介的限制,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機等,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短視頻平臺進行信息的發布或者接受,而這也正是自媒體時代最為有效的信息傳播方式[4]。
二、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內容概述
(一)網絡資源應用能力教育
所謂的網絡資源應用能力是指學生對網絡技術的掌握能力,比如軟件應用和硬件應用,簡單而言,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的核心人才儲備,應當具備與時俱進的技術與理念,而如何應用網絡技術及網絡資源,是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應有的核心網絡素質,大學生應當利用網絡資源為自己大學校園的學習服務,而非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娛樂[5]。因此,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課程,首先就要教導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力,其一是增強學生對于網絡資源的利用能力,其二是增強學生在應用網絡資源期間的自覺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課程主要教導學生前者的能力,在當今社會,網絡信息規模龐大,雖然有成熟的數據搜索引擎,但如何利用數據搜索引擎來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比如在大學生畢業期間,為了撰寫畢業論文會查詢一些文獻資料,但是當學生查詢時就會發現,一些已經出版的圖書在網絡上是無法搜索到資源的。再比如英文資料,網絡上同樣缺少相應的數據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深度利用網絡資源搜索引擎搜索想要的文獻就變得異常關鍵,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更加復雜的網絡數據搜索引擎,同時也可以自學,總之,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運用自媒體搜索網絡資源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網絡信息處理能力教育
所謂的信息處理,包含了認知、整合、運用、解讀和判別,因當前我國大學生在信息處理上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經常被一些社會負面輿論引導,或者思想越來越西方化等,對學生人格塑造以及思想成長均會產生一定影響,最嚴重的問題是導致大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由于大學生所面對的網絡信息數量較多,導致大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篩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網絡信息,其原因均為網絡信息處理能力較差。因此,網絡信息處理能力培養至關重要,決定了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處理態度、處理效率。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教育領域針對網絡信息處理能力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微機課堂上,一般情況下,高校都沒有設置網絡信息處理能力教育相關的課程,這就導致我國大學生的網絡信息處理能力相對較差。
(三)網絡法律素養教育
網絡技術作為新時代全新技術,與之相匹配的法律條文并不完善,再加上監管力度不足等因素,導致網絡不法行為屢次出現,如前幾年的“暗網事件”,其中含有反社會、暴力、色情等內容。當今,有關部門頒發了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條文,如盜版信息傳播、非法信息傳播、誹謗罪、公共人物隱私權等,如果大學生缺乏基本的網絡法律素養,就很容易在上網過程中觸犯法律,危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如在網絡平臺對他人進行網絡暴力等,這會對社會和諧發展造成一定的惡劣影響。基于此,筆者認為,大學生作為當代網絡信息的主人公,應當自發維護網絡的和諧秩序,捍衛相關網絡法律法規,維護大多數人的合法權益。此外,在當今社會,自媒體平臺為了賺取更多流量而捧紅了許多網紅,然而這些網紅的法律觀念非常淡薄,所拍攝的視頻內容有引導他人違法的嫌疑,然而由于此類信息過多,相關部門無法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就應當勇敢地站出來,利用自身的網絡信息監督職責向有關部門檢舉。
三、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所面臨的問題
(一)一些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
現階段,存在著一些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的情況,其原因在于中小學教育體系更加注重學生的卷面成績。即便其中一部分學生在初高中時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當他們考上大學后,面對寬松化管理的大學環境,就可能逐漸懈怠,以玩樂為主。在這種背景下,自媒體信息中的享受主義、金錢主義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使大學生成為一個貪圖享樂、迷戀金錢、懶惰的人,甚至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大學生網絡監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網絡監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網絡不良信息監管最大的問題在于電子證據難以收集。電子證據是相對于傳統的證據形式而言的,是隨著電子技術而出現的一種證據形式。按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電子證據是指以數字的形式保存在計算機存儲器或外部存儲介質中,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數據或信息(即電子記錄形式),如網絡淫穢色情犯罪分子制作和傳播的淫穢視頻、音頻文件或電子刊物、圖片、文章、短信息以及信息上傳的記錄、被點擊訪問次數記錄以及下載次數等。與傳統的證據形式相比,電子證據要求監管機關具備更加先進的技術進行捕捉與調查,連犯罪證據都難以收集,是監管機關針對網絡不良信息傳播所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
(三)缺少網絡素養的專門培養課程
由于大學普遍缺乏網絡素養培養,教育體系雖然提出了網絡素養的培養課程設計思路,但是大多都未實施與貫徹,這也是大多數高校所面臨的問題。只有解決此問題,才能有效培養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在自媒體時代保持本心,避免不良信息侵擾,正確利用自媒體信息資源完成學業。
四、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提升途徑
(一)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一,培養良好網絡信息分析評價能力。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評價能力。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應當更加重視自身的網絡信息分析評價能力。基于此,筆者認為,不僅需要學校方面的培養,學生自身更應當注重網絡信息分析評價能力的提升,應當通過靜心閱讀書籍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若想要提高網絡信息分析評價能力,大學生應當加入黨組織,到基層體會艱苦生活,進而完善自身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以堅定的心理素質面對社會上各種負面信息的干擾,堅定自身的信念,這對日后的工作發展以及未來生活都會起到極為有效的促進作用。
第二,充實知識文化底蘊。知識是個人綜合素養中最關鍵的部分。當代大學生擁有著充裕的空余時間,但卻不具備良好的時間規劃能力和自主學習覺悟,校方應當重視這方面,通過適當的舉措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媒體和網絡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途徑之一,而非是大學生學習的唯一途徑,閱讀紙質書籍對于大學生而言能夠沉淀自身文化底蘊,打消那些影響大學生思維的浮躁心理,在鎮定的狀態、安靜的環境下讀書,更能幫助大學生深入挖掘書本中的知識內涵。因此,筆者認為應當進一步開發大學圖書館,并將大學圖書館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加強大學生與圖書館之間的聯系。這能夠培養大學生冷靜的性格,使得他們能在當前浮躁的社會中從客觀角度看待問題,不被他人的錯誤信息所引導。
此外,高校還應當通過其他手段促進或引導大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底蘊,如高校可以組織學術探討會,明確學術探討會的主題,包括歷史類學術探討會、財經類學術探討會、設計類學術探討類、工程類學術探討類等,按照不同的專業以及大學生們不同的喜好進行分類,以此做到投其所好的,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學教師及輔導員可以組織全體學生在圖書館、體育館、會議室等開闊空間,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展開不同學科的學術探討。
第三,增強文化自信。為了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影響,大學生應當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得以延續下去的重要基礎,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它事關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事關我國文化傳承,它所象征的文化軟實力更事關我國民族精神的獨立性。正因如此,要提升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的網絡素養,就要提高當代年輕人的文化素養以及有關于民族發展的文化自信。
(二)建立完善的網絡監管制度
公安機關、網絡信息管理部門以及教育機構需要不斷加強網絡技術過濾的深入研究。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參考國外的網絡過濾管理技術,在個人電腦上直接安裝網絡過濾管理軟件,采用自動程序搜尋不適宜的關鍵詞,自動篩選淫穢或者色情網絡信息,將那些包含有淫穢或者色情信息內容的網絡信息自動進行過濾刪除。
我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還不夠,因此網絡信息分級和過濾技術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分級技術上,針對色情信息、淫穢信息和性教育信息尚且無法建立一個完整的區分標準。雖然有一部分公司已經研發了相應的技術,如訊飛信息科技公司的火眼金睛以及金慧計算機公司的金慧反黃專家系統,但其所具備的數據庫及分析系統都過于落后,效果有限。因此,應盡快制定完善的相關網絡不良信息法律分級制度,明確網絡色情與性教育信息的相關法律分級標準,嚴格合理劃分淫穢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反動信息、反社會信息等的法律界限,為依法打擊防范網絡不良信息提供明確的政策法律依據。
(三)建立大學生網絡素養培養體系
高校應當針對校內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大學生網絡素養培養體系。
首先,各高校應當塑造出良好的校園網絡素養文化環境,如舉辦網絡素養展示大會、網絡素養演講會、網絡素養交談會等校園活動,通過貼大字報、海報展示等營造出良好的校園網絡素養文化氣氛。
其次,各高校應當針對目前已知的網絡不良信息,如反動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反社會信息等,將其匯總,設置為網絡素養培養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針對目前的網絡不良信息特征、分類、違法后果、對大學生的危害等進行闡述,以此提高學生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認知與判斷。并將其制定為一套完善的教學課程體系,以此培養學生的網絡信息分析與評價能力,教導學生在面對網絡信息時如何根據內容評估其是否為不良信息。同時,高校還可以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到校進行演講,通過演講的方式培育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與法律觀念。例如,專家通過分析當前社會熱點網絡犯罪案件,引導學生思考事件中哪些人的哪些行為違反了哪方面法律,并深入分析每一個人的動機、行為危害等,讓學生更真切地了解網絡違法事件的危害,認識到網絡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組織的網絡素養培養活動中,提高自身網絡素養。
最后,各大高校應當建立科學有效的網絡素養教學模式,并將網絡素養設置為選修課及必修課,賦予網絡素養更高的學分獎勵,鼓勵學生參加網絡素養培訓課程,同時,該教學模式中還應當包含以網絡法律普及為主的知識講解課、以網絡信息資源應用為主的實踐課,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
五、結語
隨著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不斷深化發展,傳統的新聞媒介正逐漸失去主導媒體地位。在自媒體發展大潮中,教育領域也逐漸迎來了自身的重塑過程。自媒體時代,其內容以及形式日漸多元化、創新化,在這樣的多元創新化發展過程中,大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網絡素養,應對與日俱進的網絡科技與海量的網絡信息,在面對錯誤的網絡信息時能夠保持自身的觀念,不被他人的信息所誘導,要建立正確的三觀與較高的道德素養,了解更多與網絡信息相關的法律條文,遵守法律法規。目前,我國高校應當針對網絡法律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網絡信息處理能力教育、上網注意力管理能力、網絡信息分析評價能力、網絡信息搜索利用能力和網絡印象管理能力等綜合素養能力,構建完善的網絡素養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孫霞.新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研究[J].計算機教育,2021(05):149-151.
[2] 鄒寬.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辦公室業務,2021(08):48-49.
[3] 楊麗娜.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培養策略探析[J].決策探索(中),2021(04):89-90.
[4] 邵敏蘭.“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素質教育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7):42-44.
[5] 楊麒平,郭雪冬.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1(09):156-157.
作者簡介:雷萌(1986—),女,山西呂梁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