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彩
在教育不斷改革的道路上,教師始終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的制度要求的逐漸完善、理性,教師角色也在不斷轉變成長。但是不管教師角色如何轉變,都必須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核心,圍繞其發生轉變,適當的教師角色能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角色的樹立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程度。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教育資源的改變,現在一個教師面對的學生數量顯著減少,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到位;其次是教學手段上的改變,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教學手段在原先“黑板、粉筆”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先進、功能更強大的多媒體,能輔助教師更好地教學。
教師是知識傳授者
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永遠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所以老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學科素養,對于任教的學科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教師在掌握了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之后,還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自己的課堂,提高自己的授課效率。小學階段的數學在學生的整個數學教育歷程中占據著最基礎的地位,小學正好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思維的重要階段,教育者必須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就給學生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讓學生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有關“乘法”的運算法則時,必須先將乘法分解為加法,從加法的運算性質出發,進而推導出乘法的運算法則。因為加法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以加法法則為線索,進而推廣到乘法法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法則的理解。而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學生會漸漸發現乘法實際上就是加法的進一步演化,其本質是幾個相同的數相加。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乘法法則的本質后才能引導學生從加法法則入手去學習加法法則。通過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引出新知識,有利于學生對理解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是習慣培養者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幫助學生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才剛剛起步,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尚未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生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一定不能只知道硬生生地講解題目,而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在學習混合運算時,由于學生對“加減乘除”運算都已經有了很扎實的認識,這個時候學生完全有能力先自己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讓學生自己研究運算法則的過程實際是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的過程,同時這也符合“最近發展區”原則,學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拿出時間來先讓學生去嘗試處理。學生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便能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解題技巧,漸漸養成自己的學習風格,為以后更加有難度、有深度的學習打下基石。
教師是學習陪伴者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從心理上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同,他們更需要老師溫柔的愛和耐心的陪伴。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交流感情、培養關系的過程。教師必須認真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以積極的心態、樂觀的態度面對每個學生。
例如,在學習“加法法則”時,學生還處于比較低的年級,其心理接受能力和思維反應程度都屬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教師在講解類似于加法法則這樣相對而言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時,必須放慢步調、放平心態,耐心地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特點給予有效的指導,通過引入“糖果”“文具”等常見的生活實例來增強知識的理解,降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難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綜上所述,要做好一個小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學科素養,還要有深厚的教育知識,最重要的是有愛心、耐心、責任心。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學習的主導者和最重要的參與者,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臨潭縣新城鎮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