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盛花
如今高職教育中的關注重點已經轉向素質教育,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以及職業技能已經成為當今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方向。這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既需要有比較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需要具備比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快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已經變成如今高職教育的核心。利用項目化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明確作為一個職業者必須具有的職業素養以及能力,讓學生可以順利地轉變成具有職業意識的角色,從單純學習人員的角色變成學習人員、工作人員一體化的角色。本文與高職院校教育現實情況相結合,在對企業要求、畢業學生、在校學生以及教師等進行多方面調查的基礎之上,以陶瓷工藝+數學融合課程為例,在課程項目化教學中開展職業一體化技能訓練以及工學整合,意在提高學生從事職業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就業創業能力等一系列職業素養,尋找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計劃,對高職院校在融合課程教學的階段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職業體驗式項目化教學對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項目教學法是近年來許多學科都在運用的教學法,指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從計劃、方案選擇到目標實施,學生做出獨立的決定,解決職業生涯中的實際問題。項目教學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自主性、開放性與綜合性等特點。
職業體驗式項目化教學基于項目教學法、課程本身的性質以及多個學科的交叉點而開展,它將課程功能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有關項目可以分成許多個模塊項目,每一個模塊項目又可以分為一系列實驗項目。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需將關注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普遍可以運用的能力上。簡而言之,將職業能力與素養內置到教育的各個環節,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扮演各個行業的人員角色,完成教師設定的項目實踐任務。教師主要講授課堂內容,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評估學生的表現和項目完成的質量,鼓勵、指導并幫助學生積極學習與探索,同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提出改進建議。
這種教學方法結合了素養提升、團隊合作、拓展訓練與企業文化,滿足目前現代社會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需求。所以,應將職業體驗式項目化教學應用于高職教育中,形成適合高職院校的體驗式課程模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此基礎上,通過就業后的工作實踐培養其堅定的職業信仰。
利用職業體驗式項目化教學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思路
通過校企結合,建立基于工作能力的實踐教育目標系統。高職院校需要與許多公司合作,達成合作協議。基于此,所有專業課程的教育內容都應選擇公司典型的工作內容,而提升工作能力是教育目標。任務驅動教學以產品為導向,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應基于職業體驗開展實踐教育,學生可以獲得特定的理論知識,例如食品加工專業學生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可以學習測試食品安全以及維護設備的方法。同時,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不斷改進與創新加工的方法,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提升職業素養。
結合以上實踐教育目標,高職教育強調課程標準與企業標準、課程資源、教師教育與師傅指導、經驗實踐的結合,必須在其中發展學生創新和創業的能力,使其契合本行業的職業素養要求。
合理創設體驗式實踐教育項目體系,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在體驗式實踐教育項目體系中,需著重于產學研融合的特征,并將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其中,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與職業技能評估實現無縫銜接。實踐教育項目需要結合技術研發、生產實踐、區域經濟服務、技術推廣與應用等環節,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
以制作烘焙食品為例,需建立并利用實用平臺,如學生的糕點工作室和與公司合作的體驗館,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在實踐操作中,上述體驗平臺已成為食品專業的第二課堂,實現實踐與管理相結合、項目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典型項目用作動手操作,并且教育模型以體驗與實踐為基礎,根據公司聘用要求以及高職的課程標準,將實際項目引入學生實踐創作中。建設虛擬的生產車間,對學生的實際面包店生產和運營環境進行建模,并運用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
體驗式實踐教育項目體系通過全面實踐、創新實踐、創業實踐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動手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應放置在本行業的實際情境中,使學生可以像在公司一樣體驗實踐過程。
用項目化教學改變以往教學方式,讓職業素質培養的合理有效性得以實現。用項目化教學的模式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首先,課堂的主體必須為學生,需將教學方案與崗位實踐進行匹配,重視實踐技能培養,以防教學內容不符合單位要求。
例如,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需將關鍵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上。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實現理論與實際的一體化,與企業的崗位項目設計現實訓練項目有效結合,嚴格按照實際中的生產流程進行職業模擬操作,按照有關標準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考核以及評價。在此過程中,實現校企結合項目化教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高職學校需從項目化教學等多角度入手,將畢業工作教育加入專業教育教學中,以市場需求作為主要方向,緊貼社會,制訂合理的培養目標,建立完善的課程內容體制,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優化自身的專業能力,最終服務于社會。
利用職業體驗式項目化教學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
筆者以陶瓷工藝+數學課程的職業項目化教學為例,以18級本專業中的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確立以理論作為現實服務的指導觀念,其創設的教學場景需要符合崗位實際、真實可靠,可開展知識體系教學,并可以有目的性地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宣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職業屬性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質,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擁有動力,以確保圓滿實現教學目標。
為此,項目教學過程中需要確定教師講授、示范、分解與演示、課堂練習等內容的細節。
作業方面則應當以實訓為標準,旨在通過訓練實現課程教學目標。陶瓷工藝+數學課程區別于其他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加強對知識遷移的側重,確保學生認知能力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對項目化課程的項目下級任務中培養職業素養的問題進行總結以及深入討論,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幫助,能形成真正“職業”特征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改革思路,指導未來的教學實際操作。總而言之,職業素養必須在每一個項目的下級任務中體現,職業素養不僅體現在學生紀律性上,也要表現在學生的創造性以及自動性上。這就需要各個下級任務都制作細致,內容由淺到深,與學生接收新知識技能的流程相符合。
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培養的實施流程
陶瓷工藝+數學項目化課程教學的教學設計,應以工作任務為主線,科學地與對應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進行對接,并經過任務環節設計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流程;還應整理出各項目下的學習板塊和工作職責,整理出其包含的知識目標、技術能力目標以及職業素養培訓目標。
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培養的實施流程如下。
(1)通過對美術行業符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崗位進行調查,研究其工作職責,得到每個崗位的技術能力,依據這些技術能力準確制定課程的水平目標以及職業素養目標,讓陶瓷工藝+數學這個課程教學分成幾個大項目,比如繪制封面、初級視覺傳達表現、繪畫展覽等。
(2)與行業中的專業人員一同研究怎樣將工作職責轉變為課程的學習職責,依據工作實際流程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各個項目制作過程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從簡單到困難的過程,最終培養學生創新的職業素養。
(3)凸顯課程的開放性,改變課程考核體制,教學中加入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高職學校首先要合理設計課程時間,規劃教學的實際成本,滿足課程教學的質量需求,并在本行業相應崗位上實施,并不斷進行教學探索、調整與優化,然后結合職業素養教學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了解教學流程的模式,通過項目化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讓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無錫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專項研究立項課題”重點課題“職業體驗式項目化教學在五年制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中的實踐探索”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