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挖掘檔案潛在用戶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新《檔案法》的頒布,對檔案工作中的各個主體都有積極影響,尤其從檔案機關主體來說,從推動館藏開放、優化服務、宣傳教育等層面,對挖掘潛在用戶起到極大助推作用。
關鍵詞:檔案潛在用戶;檔案法;開放;服務;宣傳
1引言
2020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修訂通過,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檔案法》(2020年版)共有五十三條,其中與檔案潛在用戶挖掘最為密切相關的是第四章“檔案的利用和公布”,相較于《檔案法》(2016年版)共增加和修訂了四處實質性內容。
目前從這一視角分析《檔案法》的現有成果數量較少,學界對這一主題的關注度總體偏低,廣度和深度都有待不斷擴展,研究角度也亟需多樣化。從檔案潛在用戶研究的視角來看《檔案法》的修訂,有利于體現人文精神,實現社會公平;有利于改善檔案利用現狀,提高檔案工作效能[1];有助于幫助檔案潛在用戶提高檔案信息素質,明確檔案利用需求,享受檔案信息服務,利用檔案開發成果。綜合現有研究文獻及本文研究范圍,將檔案潛在用戶定義為:對于檔案資源有利用需求,但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外部條件不足,其利用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的個人或者組織。
2檔案潛在需求未能滿足的原因
2.1檔案機構開放程度低
由于檔案機構線上線下均不提供開放檔案目錄,用戶只能通過檔案館不定期發布的檔案專題了解部分館藏內容,難以對檔案館的館藏有準確且全面的把握。因檔案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復雜性,檔案用戶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首先,明確自身檔案利用需求但信息素養不足的用戶,因為預期到會消耗巨大的時間、精力等成本,檔案利用積極性受挫。其次,檔案的低開放度難以吸引本身檔案利用目的性不強的檔案潛在用戶。
2.2檔案資料使用門檻高
檔案機構關于檔案利用的門檻設置高,利用過程又極其復雜。除了身份證明文件外,有些機構借閱前還需要提供經過審批的介紹信,借閱時需要填寫資料登記表、復制登記表等,利用以后填寫利用效果調查表等。此外,檔案館對于用戶的借閱方式、時長、件數、目的均做了詳細限制。檔案館與檔案用戶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對于普通公眾來說,他們處于獲取檔案信息資源的劣勢地位[2]。
2.3檔案使用宣傳教育落后
目前的檔案館宣傳活動大多形式單一、對象固定、影響十分有限,起到的宣傳教育作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檔案教育及使用宣傳活動使民眾在對檔案認知的不斷進步中,助力其由潛在的檔案利用用戶轉變為現實的檔案用戶、由利用較少的檔案用戶轉變為利用較多的檔案用戶。
2.4檔案工作者專業素質欠缺
檔案工作者是檔案工作的主體,檔案工作者的素養直接關系到檔案工作的質量,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素養是檔案事業發展的核心動力[3]。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檔案工作者從業門檻較低,但高質量的檔案服務勢在必行、迫在眉睫,這與檔案從業者的低門檻產生尖銳的矛盾。檔案工作者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業務能力,還要具備服務于人民的自我認知,服務于黨、服務于民的自我定位,這對檔案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新《檔案法》進步性分析
3.1積極推動館藏開放
新《檔案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條明確指出,“縣級以上各級檔案館的檔案,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二十五年向社會開放”首先,將檔案館向社會公眾開放檔案的基準年限縮短五年,其中有關經濟、教育、科技、文化類檔案可以少于25年向社會開放。此舉有利于檔案館顯著提高檔案資源的開放度,吸引更多檔案信息用戶;并將限定的檔案機關主體從“國家檔案館”擴張到“縣級以上各級檔案館”,并明確“國家鼓勵和支持其他檔案館向社會開放檔案”,從而定下了檔案促開放的基調。第四章第二十八條格外強調“檔案館應當通過其網站或者其他方式定期公布開放檔案的目錄”,對于檔案利用目的并不明確的潛在用戶,提供了接觸和發現檔案價值的機會,對擴大檔案群體起到極大助推作用。
3.2堅持以用戶為導向
新《檔案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條提出“不斷完善利用規則,創新服務形式,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積極為檔案的利用創造條件,簡化手續,提供便利。”標志著檔案機關服務意識的顯著提升,對于各級檔案館優化自身服務,堅持以用戶為導向,提供了指導性的意見。簡化檔案借閱手續,為用戶提供便利勢在必行,此舉同時也是檔案界緊隨web2.0時代的潮流,積極樹立“用戶至上”觀念的體現,方便快捷的檔案利用服務有利于吸引有檔案利用需求,但是因為程序繁雜等原因望而卻步的潛在用戶。
新《檔案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條新增“單位和個人持有合法證明,可以利用已經開放的檔案。檔案館不按規定開放利用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檔案主管部門投訴,接到投訴的檔案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人。”新增檔案利用權利的救濟渠道和監督機制,有助于改變用戶主體在利用檔案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并且在公民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下訴之無門的情況,這也意味著我國《檔案法》越來越重視用戶主體利用檔案的權利,促進檔案利用的理念也逐漸明晰。
3.3強化檔案館宣傳職責
單一的宣傳形式、對于潛在用戶的發掘十分不利,新《檔案法》對于檔案機關的宣傳職能做了具體的說明,第四章第三十四條指出“國家鼓勵檔案館開發利用館藏檔案,通過開展專題展覽、公益講座、媒體宣傳等活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4著力組建高素質檔案人才隊伍
新《檔案法》第二章第十一條指出“國家加強檔案工作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檔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檔案工作人員應當忠于職守,遵紀守法,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其中檔案專業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定專業技術職稱”首次提出的檔案專業技術職稱概念,為篩選高素質檔案工作人才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1]楊靜.潛在檔案信息需求的研究[J].蘭臺世界,2014(11):59-60.
[2]李財富,楊靜.檔案“潛在用戶”轉化[J].浙江檔案,2011(09):32-34.
[3]王宇暉,任秀珍.試論檔案用戶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其主要內容[J].檔案管理,2002(06):22-23.
作者簡介:張子涵(1996.10.23);女;河南人;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單位: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