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摘要: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速,把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國家也是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既然英語如此重要,小學的英語教育也越來越多樣化,小學英語練習怎么做?也成為現在家長和一線英語教師要解決的首要難題之一,不能讓孩子從小輸在起跑線上。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表達; 英語思維培養(yǎng)
多開展一些口語訓練的活動,增加同學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告別枯燥的英語學習。在小學階段,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對英語學習保持一個熱情的態(tài)度,口語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口語表達可以鞏固所學的單詞和句型
很多同學都對背單詞很苦惱,因為單詞經常是反復背誦反復忘記。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去應用,導致不理解,只是機械的記憶,所以事倍功半。在教學當中,多讓學生們互相用英語交流,嘗試著自己用所學單詞造句,在口語表達當中,反復地運用所學單詞和句型,自然而然就會理解每個單詞的意思和句型所要表達的含義。進而使得單詞容易記憶。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一件事情重復地做,自然就會理解其中的含義。
二、口語表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模式
用中式思維來理解英語問題是一個錯誤的做法,但是卻普遍存在。就是因為平時沒有語言環(huán)境來進行英語對話,口語表達環(huán)境缺乏,導致很多人都喜歡根據每個單詞對應的漢語意思來理解英文的意思。而這種思維形成的起源,就是英語啟蒙教育當中存在的。很多學生剛接觸英語,在記單詞的讀法時,都喜歡用拼音標注,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雖然是記住讀法的最快方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單詞難度的加大,就會導致對于單詞發(fā)音的不準確,慢慢就不會讀,只會寫。慢慢地同學們覺得用拼音這個方法不錯,就開始在學習句子的時候也瘋狂的標注他的中文意思,總是用一種中式思維來理解英語,最開始的時候的確這種方法屢試不爽,但是畢竟英語不是漢語,他有著和中文不一樣的文化,隨著課程的推進,他們自己就進入了一個瓶頸。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說的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處于巔峰,但同時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處于初級階段。教師抓住小學生的特點,可以事半功倍。小學生年紀小,沒有獨立的學習意識,這是外界驅動的。小學生是高度以教師為導向的,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不是由學習的內容決定的,而是由他們是否喜歡老師決定的。這意味著教師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領導者。第一,以良好的形象吸引學生,從而獲得學生的好感。每個人都喜歡漂亮的東西,孩子也是。塑造良好的形象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讓他們把這種喜愛轉移到英語學習中,對口頭表達產生興趣;第二,用語言藝術吸引學生。口語是一門藝術,教師應該將語調等多種語言藝術運用到英語口語教學中,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利用語言的感染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要用恰當的方式教學。當學生學習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時,他們可能會感到無聊。教師可以使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如觀看英語視頻、情節(jié)劇表演、口語競賽等。有趣的方式可以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
四、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說的激情
學生一旦產生興趣,就會嘗試去說。但是,任何人在學習新的事物時都會遇到困難,都會出現錯誤。學生在嘗試說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也是必然的。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年齡小,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教師要將學生看成與自己平等的個體,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而剝奪學生的話語權,要讓學生產生主體意識,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再者,教師要給學生留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因為學生小,接受知識的能力不高,速度不快,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適當放慢速度,不要一味追求教學進度;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小學生的表達欲非常強,甚者即使不會回答問題也會積極舉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表達欲會有所減弱,這對教學工作是不利的,所以教師要保護學生這珍貴的表達欲。回答正確的自然要給予表揚與鼓勵,但是回答錯誤的也不要一味否定,首先要對學生積極的態(tài)度給予鼓勵,然后耐心地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知識,即使學生不會回答問題也要對他們積極的態(tài)度給予肯定的評價。當學生熟練掌握表達技巧,表達能力有所提升的時候,就渴望有機會得到展示,這時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表現的機會。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學習展現的機會很少。真實的鍛煉與展示有助于提高學生說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情景劇表演、口語競賽等活動,并頒發(fā)一定的獎項和獎品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激勵學生“說”的自信
小學生好動好表現,對教師有著天然的崇拜感,渴望獲得教師的表揚,希望得到同伴群體的關注與肯定。激勵就像是課堂中的蜜糖,喜好甜食的小學生對此很是受用。在口語表達中,教師要讓學生樂于“說”,適當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及時評價,適當獎勵,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實,嘗到甜頭”,獲得英語表達的成功體驗,幫助他們樹立表達的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表達充滿自信、富有情感、流暢自然。
例如教學《英語》5A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中的“cartoon time”板塊,文本圍繞Bobby and the cakes展開,講述了Bobby 尋找蛋糕的經過。在這個故事的角色扮演中,筆者以“cake”入手,在課前準備了一些以cake為原型的小圖片作為課堂獎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時,就送給他一個可口的“cake”。在這樣的激勵下,學生說得可積極了,不少學生越說越自信,連語音、語調都模仿得很像。可見,將教學內容與激勵評價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
總之,“說”是語言教學的關鍵窗口。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張開嘴巴講,勇敢進行表達,學生才會真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將知識傳遞給每個學生,還要關注學生的吸收與輸出情況,在教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生成語言。
參考文獻:
[1]張春雨.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09
[2]倪雙華.運用小組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的口語能力[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
四川省南部縣王家鎮(zhèn)大富九年一貫制學校 四川 南充 6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