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楊
摘要:現如今,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教師務必要注重對各類資源的整合運用,同時依據實際的授課需求,通過對課外資源的挖掘,協助學生進一步對課程知識予以理解和內化。為此,初中歷史課教師應當做好對鄉土歷史資源的發掘以及使用,將這部分資源恰當運用到歷史授課課堂之中,用以增強初中生對歷史課本內容的了解程度,以此來降低初中生學習歷史的難度。基于此,本文就針對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授課活動中的整合運用做出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初中歷史;教學;運用
從實際的經驗上做出探討,鄉土歷史文化資源一直以來都是歷史課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這一點對于初中歷史來說同樣不例外。所以,作為初中時期的歷史教師,就需要明晰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關鍵意義,革新以往守舊的授課思維,采用不盡相同的手段,將鄉土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日常的授課活動中,繼而加深初中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情懷。
一、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整合運用現狀
基于本質來說,鄉土歷史文化實際上是對區域內歷史的記錄,所以在初中歷史課中,恰當地引入一部分鄉土歷史文化資源,能夠有助于初中生對課程內容的進一步了解,同時也可以對本地區發展有一定的全新認知。但是,在當前的歷史授課活動中,在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運用上還是會出現一些不足之處,如想要更好地確保對這項資源的整合運用實踐成效,那么教師首先應該明晰其中的不足,并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1]。詳細來說,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不足:
其一是應試觀念的制約,有一些教師仍舊只是注重在歷史授課活動中,對一些考試點予以講授,同時讓初中生對這些考試點做出記憶,并且有的教師本身對鄉土資源也缺少深入地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鄉土歷史文化資源自然也就無法更好地被整合運用;
其二是初中生的學習壓力仍舊較大,在壓力之下也影響了初中生本身興趣的發展,久而久往,有些初中生就會慢慢喪失對鄉土資源探索的欲望,這種學習態度十分不利于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運用;
其三是鄉土資源需要在區域內進行歷史資料收集后才能形成,然而由于受到各種不盡相同的要素限制,也致使很多的鄉土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收集,初中生自然也就會缺少對一些鄉土歷史資料的了解。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運用實踐策略
(一)做好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
通過將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授課活動中加以運用,能夠使枯燥的課程內容變得十分親切,繼而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為此,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時,首先需要做好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這樣能夠進一步促使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運用,使其可以在歷史授課課堂中展現出巨大的效用[2]。例如,在教授初中歷史(人教版)“科學技術成就”這一課的時候,為了可以讓初中生更為深刻對科技的迅猛發展做出體悟,同時培育初中生的愛國情懷,創建出高效的歷史授課課堂,有效地完成授課目標,那么首先教師就需要對與這部分知識內容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源做出挖掘,繼而通過話題討論進行新課導入,讓學生們探討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家鄉都發生了哪些令人驕傲的事情。通過這種手段,能夠快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點燃他們對于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興致,促使授課氣氛得到有效的烘托,為接下來的授課活動創造出良好的根基。隨后,就可以引入“陽江科技館”這一教育基地,通過教師提前對陽江科技館中的展示內容做出挖掘,借助于此,來將當地鄉土歷史文化資源中的科技內容做出呈現,并且讓初中生做出觀察,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們對本地的科學技術產生強烈的崇拜感,從而調動起學生的自豪感與濃厚的愛國情懷。
(二)重視在課堂中引入鄉土資源
通過對以往的授課課堂做出整合并做出探析,可以察覺到運用鄉土歷史文化資源最常見的方式和手段,就是在授課活動中,融入家鄉本土、并且具有引導作用的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則需要以實例化的鄉土資源案例,去教授歷史課本中的內容,這樣一來初中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完成學習,并且這對于授課有效性的提升也有著一定的促進[3]。例如,在教授初中歷史(人教版)“三大改造”這一課的時候,在課本之中有一個知識內容是“公私合營”,實際上這一政策在國內的各個區域內皆有使用,此時,教師就需要結合當地歷史中的“公私合營”情況,借助于圖片、影音等手段,來完成本節課的教授,從而讓課本中的歷史內容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再讓初中生了解公私合營這項知識內容的同時,也無形中對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做出了整合運用。再比如,講解到“抗日戰爭”的時候,教師也同樣可以結合當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故事作為授課的切入點,將歷史課本內容與當地的鄉土資源結合起來,在授課活動中展示“北山革命烈士陵園”,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離生活如此之近,進而會產生一種親切感,這樣就將抽象化的知識變得直觀可見,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在課堂中引入鄉土資源。
(三)加強本地歷史故事的研究
初中歷史對于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類知識,同時更是內容豐富精彩的故事,初中生能夠在這些歷史故事當中,了解國家的發展、社會制度的建立、時代文化背景等等諸多的內容。所以,為了做好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實踐整合運用,教師一定要加強對于本土歷史故事的研究,唯有如此,才可以進一步培育初中生的歷史素養。作為歷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入到歷史學習情境當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教學方式將本地的歷史故事整合運用在授課活動之中。例如,在教授初中歷史(人教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本地多種多樣的歷史故事完成授課,通過這樣的故事來吸引初中生的關注,讓他們對這部分歷史做出明確的因果關系認識,確保相同歷史文化資源的實際運用得以落到實處。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國內教學事業的持續進步,當前的教育也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不同的授課資源融入教學當中也可以提升教育的宏觀性,通過不同視角,對知識予以解讀,能夠增強學生的總體能力與素養,也達到了素質教育的需求。而在初中歷史授課活動中,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運用成效最為出色,在將這一資源運用到初中歷史授課課堂之后,也在無形中降低了歷史學習的困難程度,拉近了知識和生活的關系,對初中歷史授課的有效性有著較為直接地促進效用。因此,上文圍繞初中歷史教學中鄉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運用實踐做出了探討,期望帶來參考。
參考文獻:
[1]孫孝榮.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9):143-144.
[2]魏金珠.淺談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與評價,2020(08):144.
[3]毛天兵.淺談鄉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