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英
摘要:現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用不著教”,這句話既體現出了教學的目的,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學習,尋求發展。兒童不是消極被動地,而是自主地在活動中接受教育的,任何時候,教育活動都是一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向互動的活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應大力改善師生關系,以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地發展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待問題,讓他們在數學王國中自主自由地探索,從中尋找學習數學的快樂,體會數學的價值進而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知識。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數學呢?
關鍵詞:師生關系;促進;自主學習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情于導
古人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即情感也。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而其學習熱情主要靠老師引導和培養。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思想溝通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對學生采取積極熱情的態度,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的熱情,采取消極冷漠的態度,也會對教師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要想學生能誠心積極地接受引導和教育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對待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數學教育強調“以人為本”,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地教育過程中要平等地對待和愛護每一學生,因材施教,發掘他們的潛能,關心他們的生活,激發他們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在班上有一位小男孩上數學課精神總不能集中,作業也經常做一點不做一點有時甚至不交作業,成績一天比一天差。發現情況后我找他聊天,慢慢地了解到小男孩的爸爸忙于工作根本就很少教育他,發現他的成績差就只會責備,為此小男孩在家里作業不會做不敢問家長,回到學校又不敢問老師,自己很擔心自己的學習,但只是干著急,越是這樣就越不能專心上課,導致惡性循環。了解情況后我立即聯系其家長將情況向他們反映,孩子的父母表示以后會多關心孩子,多抽時間輔導他的學習,在學校里只要一發現他有一點進步就加以表揚,課余時間抽空幫他補課,時間久了就和他成為了好朋友,他有什么困難都會主動地找我幫忙,就這樣他的自信心逐漸增強,上課注意力集中了,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還對數學產生了強烈興趣。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的作用。
2.誠摯地尊重和激勵每一位學生。小學生當然渴望得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所以教師誠摯地尊重和激勵每一位學生,課堂上每一個激勵的眼神,每一句熱情的話語對學生都是一種鼓舞。所以在教學中要常用表揚和鼓勵,認真傾聽和尊重學生的回答和想法。例如,在教歸一應用題中有這樣一道題:一輛汽車3小時行駛20千米,照這樣計算———?同學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填5小時行駛了多少千米?這類型的問題,但當我提問了一個平時很少回答問題而且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時他卻給這道題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問題:“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我緊接著問全班學生:“他的答案對嗎?”大家都議論紛紛,這位學生看到同學都有異議就低下了頭,在大家猶豫之際和他沒信心時我肯定地說:“你的答案非常正確”。那學生立刻自豪地微笑了,接著我叫全班表揚他,最后問:“為什么你會想到這樣的答案呢?”他就害羞地說:“題目沒有叫我們一定要補充一個作兩步式解答的問題,所以我就補充用一步解答的比較簡單。”他說完全我立即給他鼓掌,微笑地說:“只要我們認真思考,靈活運用,每一個同學都能學好數學。”這樣不但鼓勵了作答的學生而且還引導學生能認真審題靈活運用知識。從這次后那位平時較少發言的學生變得愛思考愛回答了。為此使我感覺到尊重學生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學生感受到受尊重受鼓舞是很驕傲的,從而就能使他自覺得去爭取受到尊重和鼓舞,增強了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
3、努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與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如在他們上體育課時在打乒乓球,只要有空我就會和他們一起打打球,在打球中我們開心地一起玩,拋開了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慢慢地就成為一幫很好的球友,在和他們打球時可以正確地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這些活動,不要上課時都想著打球,這樣比起禁止他們打球要來得更有效,讓他們正確地處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做到既發展他們的興趣又不防礙學習。因為平時我都住在學校,所以允許周六、日學生來找我玩,這樣我就能和他們“打成一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俗話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要他們親近了讓他們真切的感受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這樣他們才能更積極地吸取教育,才能更主動地去學習。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融情以學
1、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學習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是主要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大膽布置,為小朋友學習數學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例如和學生一起在教室墻壁上持一些色彩繽紛的小動物圖案,小動物由圓形、三角形等勾了勒既有美感又有立體感,或在墻報中出一些有趣的數學題,我們叫此欄目為“數學俱樂部”。凡是前幾個解決了俱樂部中問題的學生都給予獎勵。這些數學活動都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而且在活動中師生共同活動不但能建立了感情并能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和學習數學的眾多樂趣,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學習。排除了對學習的厭惡感,從而自主地去學習。
2、創設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真正地自主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我并不比別人差”,“我和好成績的同學一樣受老師的歡迎”,“老師在期待著我”。如提問到某學生而他又不會回答時,我就問有誰能幫一幫他,然后再讓他重復一次,如果他能答也來照樣給予肯定,讓他體驗成功的快樂,讓他感到只要留心聽他也一定能答出來,其實他并不比別人差。又例如在課堂上進行四人小組討論時每個同學都給予他們任務,一個人負責作記錄,一個人負責匯報,一個人負責找資料,最后一個人負責紀律,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地發揮其潛能,讓全心全意覺得每一個同學在老師心目中都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法中通過各種方式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他對學生充滿期待,教師的情感就會深深地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就能引起學生對教師作出積極的反響。從而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互相信賴的情感。使在教學中老師期待學生而轉化為“學生期待自己”從而上升為自主學習。
綜合所述,教師在教學中傾注熾熱的情感,并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劉鳳琴.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J].考試周刊,2015(59):129.
[2]李淑嫻.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