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珊
摘要:幼小銜接,是一種泛指幼兒在小學階段幼兒園的大班教師和小學階段教師二人之間的教育聯系。我國的幼兒園和我們小學二十年代初級階段的孩子們都有著共同的特征,既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也具有一些獨立性。本文簡要闡述了我國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對我國各地區幼小銜接工作的優化舉措展開了積極的探索,以期能夠為我國各地區幼小銜接工作的實際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幼升小;幼小銜接;優化措施
前言:幼兒園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是銜接小學教育的重要階段。從目前來看,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存在很多不同之處,比如教學時間、教育方式都存在差異,大部分幼兒學生升入小學之后感覺明顯存在差距,在適應小學教育上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對小學教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探討幼小銜接教育的不足及改進的對策非常重要。
一、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主要是指基于社會各個多方利益群體的共同配合下,為了實現孩子們從學前教育的階段順利地過渡至中小學的階段所開展的一種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協調健康發展的一種教育。在部分地區和國家,幼小銜接還主要強調了從家庭教育向公共幼兒教育服務機構轉變。我們的幼兒處于學前教育的各個階段,一直都是隨性、寬松地接受教育,對學習的目標沒有任何硬性的要求。幼兒園學前教育環境多以寬松隨意、有趣好玩為主,對幼兒也沒有硬性的學習目標。而小學義務教育的教學環境會發生改變,會受到考評體系的影響,對幼兒的學習目標開始有硬性的規定,這樣的轉變會給幼兒帶來一定的學習壓力。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育不成熟,面對學習方式的轉變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幼小銜接教育實則是整個小學教育的起點,關系到兒童以后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因此,幼兒園開展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幼小銜接工作的優化措施
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家長和教師認為幼小銜接不重要,幼兒園“小學化”和“學科化”傾向嚴重,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之間的銜接工作流于表面形式、缺少深度合作,基于當前幼小銜接中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優化我國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
1.重視幼兒教師在幼小銜接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兒教師所采取的教育模式與手段,直接影響到幼小銜接教育的效率與效果。因此,為了實現幼小銜接的教育目標,幼兒教師方面,務必要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幼兒園方面,要強化對幼兒教師的培訓與再教育,將科學的幼小銜接理念滲透到幼兒日常教育中,實現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協調銜接。例如,幼兒園方面可以定期舉辦幼兒教育講座、支持幼兒教師在職研修等舉措,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的整體水平。
2.多方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視
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工作責任往往都傾向于幼兒園一方。然而,科學高效的幼小銜接教育是需要幼兒園、小學學校以及幼兒家長等多方角色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幼兒園方面需要強化與小學學校的相互溝通,同樣家長方面也要承擔起必要的教育責任與義務。具體來說,幼兒家長一方面要轉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還要建立與包括幼兒教師在內的幼兒園方面聯系,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的幼小銜接教育。家長方面與幼兒園、小學學校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建高效的幼小銜接基本體系,提升幼小銜接教育的實效性。
3.幼兒園需要建立與小學學校的密切聯系
為更做好幼小銜接教學,幼兒園需要主動與小學進行溝通,完成兒童基本教學要求外,對大班孩子進行適當的升學前教育,融入部分知識。在這一階段教學中,教師還是要以幼兒特征為主,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兒童進行小學一年級的觀摩教學活動,使幼兒在觀摩中感受小學生的學習氛圍,之后幼兒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來分享觀摩經驗,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做好適當的指導。同時,教師也應該與小學教師多交流,對小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解學習。
4.幼兒園教育要注重對孩子因材施教
雖然教育的壓力已經蔓延到幼兒身上,但幼兒教師應該認識到,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存在差異,兒童年齡小,生活不能自理,教師除了在講授知識以外,還應照顧幼兒生活起居,而且每個兒童都有差異性。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對小班的學生進行認識圖形、簡單數數,而對大班學生則進行數學之間的簡單計算,引導孩子邏輯思維的發展。
5.幼小銜接應避免過度小學化
在各種壓力下,幼兒教育有脫離幼兒教學范圍的跡象,比如有的幼兒園要學習比較復雜的公式計算或較為生僻的漢字,這使幼兒學習壓力加大。在減負的新背景下,幼兒教育要做好與小學階段銜接的同時,還要防止過度小學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家長應齊心協力,關注幼兒情緒。不能加重幼兒的學習壓力,而是要教授適合其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讓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學習知識。教師要遵循孩子成長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6.將幼兒心理輔導內容融入到有效銜接教育中
在幼兒園所開展的幼小銜接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進行學習能力與知識結構的銜接,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幼兒的心理輔導,最大限度地減少其進入小學學習階段的心理焦慮。但是,現階段幼兒園所開展的幼小銜接教育中,更多的是知識結構方面的銜接,存在片面性,缺乏對幼兒的全面教育。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適量、適度、適時地引入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提升幼兒對小學階段學習模式的心理適應性,而不是通過盲目的超前銜接或者突擊銜接,開展高強度的銜接教育,以免適得其反。
小結:幼兒進入小學以后會有新的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和人際交往環境,幼兒能否適應新的環境,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幼小銜接不僅只是知識層面的過渡,還包括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幼小銜接包括幼兒園與小學合作共育,包括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承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三方共同努力有效地完成幼小銜接。
參考文獻:
[1]豐化苓,趙夢含.論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及對策[J].湖北農機化,2020, No.243(06):41-42.
[2]孫芳.淺談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十一).2019.
[3]白占東.強化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關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