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霞
摘要:加強閱讀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方法。《語文課程標準》里明確要求小學3-4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也就是說,學生除了教材上的課文外,還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取優秀的語言材料去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辦好語文課外閱讀園地,就必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指導他們感愛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我是302班的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在課堂上對學生傳授讀寫方法的同時,還重視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加強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
關鍵詞:課外閱讀;語文素質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由于科技的高速發展,學生可以從電視或網絡中獲得不少的新鮮知識,致使他們對閱讀沒多大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努力去探索,去求知。提高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關鍵。最初,我是采用布置課外作業的方法,要求他們每周在課外必須讀3篇文章,兩篇要摘錄好詞好句,一篇寫讀書心得。但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效果并不理想,多數學生只是應付差事,并沒有用“心”去讀。于是,我決定改變“戰略”,把學生每周必做的課外閱讀“作業”取消了,決定從舉辦故事會入手,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我通過開故事會的形式,向學生講述了名人的傳記、世界上有趣的事物、英雄人物的故事等,也讓學生講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在故事會上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品德的教育和文學的熏陶。畢竟,學生講的故事沒有老師的精彩,有同學就問我故事出自何處,我就不失時機地向他們介紹一些淺而易見,適合他們口味的課外書。如“《中國名人集》,《上下五千年》”等。漸漸地,班上讀課外書的學生多起來了,有些甚至一下課就拿起課外書看,成了“小書迷”。學生們對讀書終于自覺地產生了興趣。于是,我就定期舉辦故事會,讓學生講述在課外書里所看到故事,講得好的進行評比獎勵。另外我還舉辦好詞好句展評,讀寫知識競賽等,借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我有意識地在教室里張貼了有關閱讀的名言警句,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我還在班里設置了一個圖書角,除了放置我購買的上述益智圖書外,還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書放在這里,大家交換著看,漸漸地,我班形成了人人愛讀課外書的氛圍,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終于調動起來了。在平時的交談中,有些小家伙還會引用在故事書里的一些典故、諺語等,既可笑又可愛。
二、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年紀小,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但他們的求知欲很強,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很信任老師。我根據他們的思想狀況、閱讀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的圖書。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我建議他們多看一些文字作品,如《兒童文學》、《安徒生童話》、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等。對一些愛好科幻的學生,我就幫助他們選擇《十萬個為什么》《上下五千年》《神奇的宇宙》等,從不同的渠道去開拓他們的視野,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我意識到學生的課外閱讀并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才能起到教育和提高的作用。例如學習了《媽媽的賬單》,我就建議他們買《感恩的一百個故事》看,進一步感受母愛的偉大,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在學了課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以后,我建議有條件的家長為學生操作上網尋找富有教育意義的好文章讓他們閱讀,讓學生感受信息時代的好處。由于孩子們信任我,他們也就喜歡我幫助他們選擇的課外書。原先在班里出現的《超人大戰怪獸》、《烏龍院》等連環畫冊漸漸被一些富有哲理的少年文學讀物所代替了,同學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該看些什么樣的書了。
在閱讀指導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其重要,因為正確的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閱讀也是如此。我發覺有些學生在閱讀中只重視故事內容,并不重視有關的語文知識,因此我要求他們在課外閱讀中除了要認真讀書,掌握文章的內容外,還要養成對優美詞句,精彩句段要有所記錄的習慣,以便用在習作中;要養成學會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幫助弄懂字詞的讀音和含義,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另外,還要養成不邊走邊看、不躺著看、不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看等用眼衛生的習慣。經過一段時期的指導,可喜的是,學生正在慢慢地養成這些良好習慣,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所以在參加學校和鎮的朗讀、講故事、作文比賽中,我班學生都能獲得前三名的好成績。
三、以學習園地為平臺,交流課外閱讀心得,提高語文素質。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學生讀的東西不少,但真正留在記憶中的卻不多,有量無質。于是,我開始教學生寫讀書筆記。先是摘錄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片段,繼而嘗試寫出自己學習文章后的感想,談談受到什么啟發和教育。為了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和運用,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漂亮的筆記本,工整地把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記錄在上面,每周在班上擺出來展評一天,定期組織同學們互相交換傳閱,最重要的,是利用班上的學習園地為平臺,讓同學們互相交流讀書的心得,共同分享佳詞妙句。在兩周一期的班黑板報“學習園地”上,我開辟了讀書專欄,其中設有“詞語集”,“美文欣賞”,“知識角”等小欄目,發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百科知識等到摘抄上去,互相交流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面擴大了。由于他們的閱讀成果得到了肯定和展示,所以他們的閱讀熱情更高漲了,大家都爭著在“學習園地”上留下自己的成果。隨著孩子們的漸漸長大,我鼓勵他們多看報紙,培養學生的閱讀由單純的文學知識轉向關心國家大事。在家長的配合下,有些同學訂閱了“少年報”“小學生語文報”等,有些同學則堅持每天看家里所訂閱的“東莞日報”“南方日報”等報刊,并且會把看到的新聞、國家大事、世界大事、體育訊息等在班里傳播、討論。有時還會爭得臉紅耳赤呢!陳小聰家里是開辦幼兒園的,他常常把幼兒園里的報紙拿回學校與同學一齊分享。為了讓同學們養成關心時事的習慣,我又開辟了一個專題學習園地,命名為《百花集》,讓同學們將有關的國內外新聞,報紙上的插圖等剪輯不來,貼在“百花集”上,每星期更換一次,同學們的興致很高,收益良多。
“學習園地”大大地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他們在里面發現了一片廣闊絢麗的天空。課余時間,他們都會遨游其中,自得其樂,其樂無窮。
總而言知,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老師一定要起主導作用,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還要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閱讀的環境,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學生的語文素質才可以得到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惠芬.辦好語文課外閱讀園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J].祖國,2016(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