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高校教學中,為了確保整體的學習效果,很多高校對實訓室教學非常重視。通過實訓室教學,并對實訓室進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顯著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的專業性素質,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該校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我國新課標教學體系中,需要對實訓室進行更新。將其由傳統的實訓室轉化為信息化實訓室,合理運用實訓室的資源,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基礎。對高校教學工作后續的信息化建設意義非常重大,通過完善實訓室的信息化管理,提升教學水準,保障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本文將就探討高校實訓室規范化管理與信息化改造展開討論,闡述目前實訓室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何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在實訓室信息化建設中,完成合理的建設。
關鍵詞:高校實訓室;規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分析
通過對高校實訓室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以有效的根據整個信息化流程,完善高校實訓室的管理質量,以提升整個教學效率。高校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德育能力較為重視,通過培養更多的綜合性人才,可以保證實訓室從學生的理論走向實踐。完成循環的學習體系,為后續學生的學習環境完成有效模擬建設。并管理實訓室,可以利于高校教學,對其科研取得良好效果。積極將高校實訓室建設進行管理運行,可以保證整個實訓室建設效益最大化,是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后續改進過程中,高校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服務技術,提升整個管理效率,實現教學質量。
一、高校實訓室管理現狀分析
1.高校實訓室管理水準較為滯后
目前,我國高校實訓室其整體普遍存在缺乏專業教師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實訓室課程的效果,部分高校領導不重視實訓室的管理建設,很少關心實訓老師的個人知識水準,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積極性。限制實訓室整體水準,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
2.實訓室管理機制落后分散
目前,實訓室管理過程中,高校實訓室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其自身出現了較多的局限。這些局限性如不有效處理,將會在實際教學中沖突,導致實訓室管理分散,造成積壓浪費等現[1]。
3.實訓室缺乏創新意識
高校實訓室開放程度不足,除必要的教學活動外,處于封閉狀態,很少有其他教學任。實訓室整體缺乏創新能力,且教學活動大多停留在驗證原理中,既無法面對學生開放,也未能向社會提供相關的研究性資料,限制了學術交流[2]。
二、如何有效加強高校實訓室的信息化管理
1.建立高水準的實訓教師隊伍
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整個教學實訓室的建設。例如,可以建立結構合理且職業素質較高的實訓師資隊伍,積極引進高學歷高層次的人才,擴充整個實訓體系。為高校實訓人員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為本校教師安排假期培訓以及崗前培訓,使教師精讀教材、弄懂理論、熟悉整個實訓室的設備以及調試。掌握實訓的操作技能,使學生以及教師能夠完成現代化的知識管理,將自身的整體素質有效提升。以更好的組織引導教學活動,建立合理的分配以及獎勵機制,以保證實訓教師的技能體現在職務級別以及待遇中。并給予職稱評定以及晉升等方面,融合整體的制度保障,充分調動實訓老師的積極性,使學校參與教學改革,完成高校發展[3-4]。
2.建立中心統一的實訓管理體系
在實訓室開放運行中,必須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并嚴格遵守。在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校內部設置的規章守則,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進行完善,切實落實到位。根據實訓室的管理內容,精心構化整個實訓室人員的配比以及結構設置、管理制度等。按照資源共享以及優化配置等原則,落實整個培養體系。例如,在管理過程中,可以針對采購、保管、維修、報廢等制定嚴格的信息化數據,并進行儲存。明確工作內容,以保障對實訓室相關信息有效了解,提升自身的管理水準。
3.加強實訓室的開放程度以完成有效的管理
為適應整體的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可以得到利用。因此,必須對儀器設備進行有效的設置,以保證儀器設備能夠發揮最大的能效。在優先保障的前提下,積極為廣大師生的教學以及科研活動提供可行性的參考服務,保證高校教育實踐能夠完成改革。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業余時間對高校學生開放,以保證高校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感興趣的內容,主動的完成實踐。而針對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進行反復實訓,直至整體效果滿意為止。
此外,在實訓室資源開展中,可以進行創新性的活動。目前,在高校實訓室建設過程中,其出現了建設經費不足、設備落后等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可以與相關的機構進行合作,完成科學以及教學任務外,也可以對場地設備進行租賃,增加實訓室的維修經費。也可以提升實訓室的使用效率,滿足各方面的職業培訓技能,達到多用的效果。還可以從相關設備中,融合全新的教學水準,保障自身的教學模式得到增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學領域,隨著整體教學水準的不斷增強,高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其實訓室是培養人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室良好管理,可以全面幫助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通過信息化建設的程度,完善實訓室信息化管理以及資源管理的共享。利用實訓室資源,加大其整體的使用力度,為我國貢獻出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祝斯. 高校實訓室規范化管理與信息化改造[J]. 科技經濟導刊, 2020, v.28;No.708(10):120-121.
[2] 劉善輝. 應用型高校機械類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和信息化的研究[J]. 機械管理開發, 2020, v.35;No.204(04):226-227+247.
[3] 賈冠昕, 王曉軍, 劉長春. 濟南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實驗室信息化改造實踐[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9, v.22;No.409(19):198-199.
[4] 賈冠昕, 王曉軍, 劉長春. 濟南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實驗室信息化改造實踐[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9(19).
作者簡介:金建剛(1975.08-),男,上海人,碩士研究生,大學講師、機械工程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機電實訓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校實踐教學改革、高校實訓中心管理、機械設計與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