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大學生外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我國外語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入,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不斷發展,因此在外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英語學科在未來能夠為學生帶來的優勢。英語是除其他語種之外相對熱門的學學科之一,由于新時期年輕人的思想以及外界文化的沖擊,使英語不斷滲透到日常的生活當中,因此在大學的英語教學必須在充分利用學生們的興趣和教學方法,合理運用大學的教學方法,將英語學習融入到學生們的生活當中,使大學英語能夠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使學生們開拓國際視野。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跨文化交際
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由文化、歷史、社會環境等各個因素的綜合體現。英語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所以選擇英語,是因為對于外國文化和英語都有較大的興趣。由于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英語時展現的興趣較高,學習效果也較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英語的難度不斷增加,導致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到學習后期則產生不同的成績差異[2]。為此大學英語的自主學習與教學模式就顯得相當重要,如何保障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教師在接下來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含義
跨文化交際能力(ICC competence)是從交際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發展而來的。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 Hymes)最早在其《論交際能力》中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卡奈爾(M.Canale)和斯維恩(M.Swain)等[1]。
將其分為四個方面: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應對能力。著名交際學者Gudyburst曾指出“有效的交際能力包括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行為能力以及情感能力”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當中不但要考察英語知識的內容還更加注重對于語言的靈活運用,從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二、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不夠貼近生活化
由于《大學英語新視野2》幾乎是各大學校英語專業的教課用書,該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長時間的使用該教輔用書對于不同的學生并沒有充分的去了解[1]。教學方式還是傳統的模式,書本的內容與日常生活不夠貼合,學生融入不到英語的環境當中,教師在課堂的過程中采取反復練習,造句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句型和語法。但是換一種方式學生們還是不能夠靈活運用,為此教材貼近生活化才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只有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其他方面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感興趣就會自主去學習了解跨文化交流的好處,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得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最終實現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教學方式固化
由于教師長期的教學導致教師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為此導致課堂教學的固化。針對這種現象各大高校需要加大力度進行英語教學的投入,不斷改善英語教學的環境,轉變教師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幫助教師去探索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方法。
(三)沒有脫離課本
傳統英語教學僅僅只停留在考試的層面上,并沒有幫助學生更好的去運用到生活當中英語是聽說讀寫四各方面都得去不斷地去訓練,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導致某一方面的著重提高,而其他方面相對于劣勢長期以往則會導致學生僅僅只是會寫會認但不會說的局面。例如,英語中肢體語言的特別多分布在學習、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可以采取日常上課前的打招呼和做動作來幫助學生更快的記憶的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們的印象,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很好的運用。通過對于教學模式和課本的逃脫,使學生們處在一個外語的環境當中使得學生們的口語、聽力水平和語言的運用能夠不斷提高,從而到達跨文化交際的水平。
三、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選擇適合的教材
選擇合適的教材,由于目前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大多使用的教輔材料,并不能更好地切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每次選取新的教輔材料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鍛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文化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訓練。例如,學生在學習“存在句”時可以采用小組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提問和造句,What's on the desk in the classroom?(教室桌子上有什么?)There are pens and English books on the desk。(桌子上有筆和英語書)通過這種對話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去運用“存在句”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造句的時候更加靈活,通過自身的想象和情景的還原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的運用水平提高。
(二)創設課程活動
一個好的課程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論天氣環境以及自身的身體狀況,學習一個人,愛好等方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日常與人溝通的能力[2]。有時教師還可以采用播放歌曲的形式,在課堂上播放歌曲,讓學生一起來學習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外國文化”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來體驗外國文化,
結束語:
隨著時代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英語教育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也要革故鼎新,推成出新。有個體差異的學生教師要采取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去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日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的能力。大學的英語教學教師對于學生而言只是引路人的作用,英語的學習還是全靠自身。大學英語的改革和創新對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和方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改革的目前就是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學習英語,靈活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通過不斷的滲透英語文化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連捷.淺析跨文化交際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1):184.
[2]呂燦.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途徑探析[J科技資訊,2017,15(33):123,126.
作者簡介:
劉喜芳(出生1966年7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南省鄭州市),職稱:副教授,學歷: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