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亞南 王珂
摘要:新時代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教學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相輔相成。而在高職院校實行學徒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學徒制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接受到教育之后直接與企業進行對接,某種意義上來講,學徒制就是為相應企業直接培養人才。直接與企業對接,可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還可以讓高等院校與企業進行一定融合,提高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質量。高職院校實行學徒制,可以更好的促進校企融合。本文將對高職院?,F代學徒制校企深度融合相關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深度融合
學徒制以校企融合為基本條件與背景,其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學徒制以課程培訓為主要活動,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讓學校教育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共同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校企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傳統的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知識教育情況脫離了實踐,無法讓學生真正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對學生的專業素質當面培養較為簡單,而學徒制教育模式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還可以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學生提供對口專業的工作。
一、學徒制模式的基本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指學校與相關企業相融合,通過企業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交流,從而實現教師職業技術教育能力的提高。學徒制的基本模式便是通過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實際操作來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通過讓學生學習具體操作,親身體驗,從而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深的理解,這便是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容。隨著世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的學徒制教育模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學徒制教育模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員工培訓,讓學生通過專業企業人員的培訓而快速掌握特定技能,從而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速度,讓學生可以更早的進入企業工作。
二、高職院校學徒制實行現狀
隨著目前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現代學徒制得到了極高的關注度,許多高職專業申請了學徒制模式試點,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通過分析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發現,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學徒制教學模式都已經略有雛形。為了更加全面,科學的了解學徒制模式,在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適用情況,還需要更多的高職院校開展試點工作。學徒制教學模式可能會受到學生和專業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學校對學徒制教學模式進行試點工作時,應當采取合理且全面的推行方式。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運行模式是讓學生先在學校接受知識教育和相關培訓,安排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實習。從職業教育方面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進行學徒制教學模式試點工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校企合作意識有待加強
高職院校學徒制校企融合的基本目標是想要讓學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在高職院校學徒制教學模式實行的過程中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通過校企合作機制招聘企業的優秀工作人員來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技能知識講授。雖然高職院校和企業非常重視校企合作機制的現代學徒人才培養,但還是受校企合作理念的影響,限制了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高職院校沒有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價值,還停留在表面,只是把企業當做學生實習的地方,并沒有發揮企業實踐操作基地的實際價值,導致學生缺乏對企業實習的重視。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只是照搬別的學校的校企合作理念,并且在落實過程中也沒有解決所存在的問題,缺乏理念創新,沒有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發展情況合理規劃校企合作。個別高校雖然實行校企合作,但是卻壓制了學生的實踐學習機會,過分認為學生應當接受更多的理論教育,而不是實踐教育,嚴重限制了專業人才應用能力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所走出的人才也就很難滿足相關企業要求,企業對校企融合模式的積極性自然會降低。學校與企業無法高度融合,“技能導師工作室”便無法發揮應有作用,這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品有著很大影響。
(二)高職院校與企業教師的共贏平臺建設的不足
高職院?!艾F代學徒制”實行需要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努力才可以取得有效成果。但是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企業導師的教學理念從根本上有著一定的差距,在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進行合作教學時出現矛盾分歧的概率非常大,這也是影響“現代學徒制”建設的一大難題。高職院校與企業沒有可以促進雙方交流的平臺,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在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上存在的分歧難以解決,學徒制的建設也就難以取得成就。所以搭建高職院校與企業教師的共贏平臺是實現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的必經路徑。
三、現代學徒制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方法
(一)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
學徒制的基本特點是學生與企業工人一體化,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就等同于進入企業學校,與企業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應當加強與中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聯系,提高高職院校的招生自主性,讓高職院校在選取生源時可以更加自由。政府還應幫助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構建溝通渠道,促進校企交流,高職院校的招生與企業招工條件相結合,做到招生及招工。為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創造條件。
學徒制改革還需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各個地區根據相應地區的,發展水平來開展相對應的專業進行培訓,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滿足社會與崗位需求,提高人才提供率。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來對學校教學課程,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根據不同的課程設置,不同的培訓方式,考核模式等。并且在高等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知識教育當中,也應當要求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學校與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提高企業與學校的融合度。以企業的工作標準與實際工作需求為補充,使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和先進性,并將國家職業資格超準融入到院校的教學內容中。同時高職院校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到知識的深層內容,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引導學生熟練的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
加強校企合作校企聯合培養、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建設,并全面加強校外實習管理工作,建立專門的校外實習管理機構,制定校外實習管理流程,健全校外實習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實習前培訓和準入制度,加強對學生的實習勞動安全教育。建立學校、實習單位和學生家長經常性的學生實習信息通報制度。完善實習巡視和跟蹤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負責,并對實習班主任的實習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規范學生實習檔案管理,加強監督檢查,保證實習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開展。
(三)建立校企互聘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不達標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問題,學校教師團隊配置不合理也會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產生重大影響。在“現代學徒制”理念引導下,高職院??梢詫嵭须p導師制模式,學校教師與企業優秀員工共同指導學生。學校教師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企業員工指導學生的實踐技能。在雙導師制模式下,企業員工深入校園指導學生還可以提高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了解,對促進校企融合有著重大意義。同時,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也會更好的促進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合作企業要在內部員工中選取具有專業能力和良好素質的人員作為教學師傅,對其的教學任務進行明確規定,并對其進行定期考核,確保其工作能力的先進性。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定期組織教師進入到企業進行學習,使教師能夠實際感受到專業知識的應用情況,對學生進行更加具有貼合度和專業性的教學,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對學生的教育應通過職業學院的教師和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來共同進行。高職院校通過聘請企業相關人員,充當兼職教師團隊來提高對學生的職業教育能力,通過聘請企業的優秀技術員工到高職院校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更早的接觸崗位,了解崗位情況。以教師培養、評聘和考核為核心,強化“雙導師制”隊伍建設。堅持以教師全員培訓、集中專題培訓為主要形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實施學校與企業管理人員雙向掛職鍛煉,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推動專業教師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及時完善和更新相關理論知識。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評選并獎勵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和師傅,形成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選派有實踐經驗的行業企業專家、高技能人才和社會能工巧匠等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同時,建立實習師傅人才和考評員人才庫,保障實習考核工作質量。
(四)建立多方參與考核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要對學徒制的教育模式有著深刻的了解,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F代學徒制要求學生在車間中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環境。并且還應當要考慮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學校與企業還應當建立更深的聯系,共同對學生學習車間進行管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效率。
以能力為標準,改革以往學校自主考評的評價模式,將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傅評價、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由行業、企業和中介機構對實習生崗位技能進行達標考核。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相結合,要求實習生所實習崗位須達到助理教師要求,其中每人須有一核心崗位技能達到助理教師以上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職業遷移能力,實現“人人有技能,個個有特長”的目標。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是在校企融合的基礎上實行的,但是現階段我國無法做到更深層次的校企融合,對高職院校的相關管理無法做到校企合作管理,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還是校方。但是學徒制的基本初衷是讓學生可以在學校更早的接受企業型管理教育,高職院校的單一管理模式與學徒制的發展方向有著一定出入,會對學徒制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指定全新合理的管理模式,在此管理模式框架制定時,高職院校應積極與相關企業進行溝通,通過對企業管理模式的借鑒來制定最符合學徒制發展進行的學徒制管理模式。也可以通過讓企業參與學校管理來促進校企深度融合,讓企業成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能力。
現在的高職院校的學徒制的課程設置較為機械化,甚至有一些僵硬,這對于教學機制的運行來講過于僵硬化,只有對教學運行機制的變更才能夠對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一個較好的出路。教學運行機制的改革對于學徒與企業之間的對接可以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此外,教學機制的變更可以對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較為有效的知識保障。并且教學運行機制的改革對于學期時長、實訓安排等問題可以提出更好地解決的方法。并且可以對學徒制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較為有效的保障機制以及保障措施。從運行機制的另一方面來講,可以充分的發揮企業在運行機制的作用,實現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大發展。
四、結語
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校企合作機制下現代學徒制建設有利于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可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適用于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學徒制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學校與企業的融合度,是當前情況下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提供技術型人才的主要機構,應當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企業也應當加強與高職院校的交流,通過校企深度融合來提高現代學徒制教學人才培養效率。通過對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和實踐來完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提高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效率,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技術型人才,進一步推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華,吳娟.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關鍵環節之探析 ——以高職服務類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6):24-28.
[2]羅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思考[J].青春歲月,2021(5):224-225.
[3]李幻宇.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存閱刊,2021(2):66.
[4]高炳輝,潘引波.從企業視角談新型校企合作——廈門地區數控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可行性[J].福建輕紡,2021(2):54-56.
[5]賈辰飛.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現代學徒制探索[J].時代汽車,2021(7):95-96.
[6]王西平.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1(11):132-133.
[7]羅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思考[J].青春歲月,2021(5):224-225.
[8]龔繼榮.校企合作推進新型學徒制提升技能人才職業素養研究[J].成才之路,2021(7):8-9.
作者簡介:
毛亞南(1984-),女,漢族,湖北,碩士,碩究方向:職業教育教改;
王珂(1983-),男,漢族,河南,???,研究方向:教育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