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遜古·熱合曼
【摘要】科技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自從我國建國以來,就從來沒有放棄過發展科技,科技的發展能夠推動生產力的進步,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產業的發展。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家重視科技和創新,能夠讓科技直接轉化成生產力,將科學技術變成社會進步的抓手。
【關鍵詞】科學;技術;自主;創新
引言
當前我國的發展面臨著許多技術難題,很多的生產上的阻礙都需要新的科技突破點,只有大力發展創新能力和科學技術,才能解決這些現有的問題,將生產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
一、科技創新對人民生活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在剛剛建國的社會主義探索時期,還是在當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從來沒有放棄過科技創新,永遠都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將科技創新當做發展生產力的好方法。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要繼續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的第一位。回顧過去的幾十年的發展,科技和創新是人民生活進步的引路燈,在過去艱苦的年代,人民生活僅僅靠自己的雙手難以生存,很多農民依靠雙手養活整個家庭,但是一旦遭遇天災,就會難以支撐,在科技發展進步之后,人民的雙手得以稍微解放。過去的工廠生產線上最受矚目的不是現代玩具或者是化妝品,而是一輛又一輛的拖拉機和收割機。在六七十年代的農村,有一輛拖拉機是天大的財富,有了拖拉機之后人民不用再用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運送糧食,不用再用自己的雙手雙腳耕地翻土,也不用在農忙的時候起早貪黑還不能保證收成。自從農用科技發展起來之后,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另外一份工作,在土地上解放了自己的雙手,不用再讓身體勞累不堪,用更少的時間換取了更多的收入。還有農林科技的發展,解決了以往農民種地的時候病蟲害和練=糧食產量低的問題,使用了新的防治病蟲害的方法,采用了全新的種植方式和耕作方式,讓農民的種植工作變得更為科學和簡單。還有一大批農林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研究信念品種,通過嫁接和品種優選,淘汰掉產量低、質量差的品種,將產量高和質量好的品種逐漸推廣開來,讓農民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能夠優先選擇優良品種,在種植的時候事半功倍。還有的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將農民種植農作物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和糧食減產的原因都找出來,給農民提供合適的防治措施和研發一些有效防治病蟲害的藥物,讓農民在種植的時候使用,從而減少病蟲害和減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科技和創新所帶來的好處,如果沒有科技,沒有創新,現在的農作物種植還是采用老方法,人民辛辛苦苦一整年,可能得到的收入還不夠一家人生活,更不要說教育和醫療,只有將科技和創新擺在第一位,才能繼續研發出省時省力的農用機械,才能繼續制造出有效防治病蟲害的藥物,才能將產量高、質量好的優良農作物品種投入種植,由此可見科技和創新對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用科技帶動生產,用創新改變生活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我們需要繼續加快創新和科技發展的步伐,將創新擺在發展的龍頭位置,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深入推進。加強創新和科技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保護知識產權和專利產權,讓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創業者能夠沒有后顧之憂,給科技創新營造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在學校的各個階段都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科技創新的各種活動之中,在各種科技創新大賽中展現自己的風采。要努力實施科技創新激勵政策,鼓勵創新和科技發展,給善于創新和真正制造出新產品的人一定的獎勵,從而激勵人民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
無論在那個行業或者是專業,都能夠在自己的領域開展創新,特別是在一些社會和民生領域,開展科技和創新工作真的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向前發展,改變落后的或者是不合時宜的生產方式,代之以效率更好、質量更好的生產方式,用科技帶動生產,用創新改變生活。就算是在人文社科領域,專業人員也可以利用現在的手段發掘一些新的資料和文獻,考查整個社會的新變化,提出適合社會發展的新方案,讓社會人文發展的更為合理,更能讓人們所接受,更能陶冶大眾的情感,引導人民的思想擰成一股繩,具有更高的凝聚力。
結束語
科技與創新是時代發展和進步亙古不變的主題,在千百年前的古人生活時期,人民依靠著自己的勞動智慧不斷改進自己的住房條件和耕作技術,從一開始的幕天席地、人力耕田,到后來的遮風擋雨、鐵犁牛耕,再到現在的智能住宅、綠色農田,人民一直都處在創新的過程中,只有科技創新才能夠一直進步,歷史永遠在前進,如果故步自封,就會被歷史所淘汰。2020年的新冠疫情,整個世界只有中國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最先考慮的出發點,在疫情爆發之后迅速投入大量資金展開疫苗研究,這才使得國內疫情得到平穩控制,使得國內疫情反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縱觀整個世界,只有中國敢有底氣對新冠疫情說不,只有中國人民有免費的有保障新冠疫苗,足以見國家重視科技和創新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建設中,科技創新的腳步不會停止,也不能停止。
參考文獻:
[1]龍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學發展[J].中國石化,2008(000)0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