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至關重要的教育內容,對學生思想、情感、語言表達、思考能力的培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推進語文教學,除了要做好課堂教學,平時的課后作業也需要重視。語文作業作為檢驗學生學習狀況、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對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都非常重要,因此教師需要關注語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認真安排作業,保障作為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推進學生科學發展。因此,這里就圍繞著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作業布置的有效行做研究,并給出策略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核心素養
引言:布置作業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通過布置作業,及時檢查學生上課的學習狀況,鞏固重點知識與內容,不僅僅是簡單的練題、預習知識這么簡單。但在實際作業布置中,就常常出現教師隨意安排作業任務,不注重作業內容的選擇,導致作業的布置不符合學生發展目標,難以起到鍛煉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引起教師的注意,注重作業布置的科學性、有效性與科學性,保障學生科學發展。
一、對于作業的布置要滿足多樣化要求
一般來說,傳統的作業布置很多時候小學教師都是按照課本課后作業直接套用而來,雖然作業布置科學、恰當,但并完全滿足學生發展要求,甚至個別考點匱乏,不適合學生完成。因此在實際作業布置中教師應該關注作業的多樣性特點,精心的為學生布置有用的語文作業,而不僅限于課本內作業,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總得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思考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基礎,讓學生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識結構,還需要充分考慮應用先進的教學教學技術,共同作用完成教育教學內容,保障作業的多樣性,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更牢靠,提高對課文人物形象、情感等綜合內容的理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作業的多角度性,讓學生充分發展。
就比如說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在教學中布置了這幾個方面的作業內容。首先是安排學生認真的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大意,同時選擇課文中覺得優美動聽的句子進行積累,并且還需要體會文本的描寫特色和獨到之處。其次是多多讓學生利用好信息化的手段展開拓展教學,如讓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如手機平臺、電腦平臺收集描寫自然景色的句子,尤其是這些句子是如何描述景色的讓學生探究其寫作手法,然后與課文做比對,學生需要在課文以及收集的句子中進行模仿一兩句作為作業,最后是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拿到課堂進行閱讀分享解讀自己對小興安嶺的了解,可以從課文美麗佳句進行賞析,也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收集一些大興安嶺的介紹、背景,在了解以后在課堂中進行介紹,以此來增強教學,也可以很好的學習知識,為自身發展打下基礎。
二、對作業布置要滿足趣味化要求
小學生思維簡單、活潑好動,對未知、趣味性的東西都充滿了興趣,若在作業布置中適宜的選擇學生喜歡的事進行作業布置,勢必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對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顯著。過去的傳統的作業布置中,教師往往將學生的地位放在很偏遠的地方,如此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其主動性學習的精神也會被影響,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作業布置要關注作業的興趣,把握作業設計的趣味化,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這樣才能發揮語文教學的目標。
就比如說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候,學習完這部分知識,教師就需要及時的安排相應的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與平時作業不同的類型,避免每天接受傳統的作業內容,作業的內容可以有點創新性。如安排學生課后去自然環境中走走,讓學生感受自然環境下的美麗,觀察樹葉、觀察植物昆蟲、小溪河流,聽聽它們染發的是什么聲音,感受自然所賦予的美好。然后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一篇感悟,可以是日記、可以是游記、也可以是自己的體悟,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下去認識世界,聯系自身所學習的內容,相輔相成,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保障教學效果。
三、布置作業要有層次化
語文作業的布置要保障學生核心素養能夠得到發展,那么作業的布置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不能隨意安排,應該有計劃、有目標的施行。在具體的教學中作業的布置應該滿足學生個性化要求,尊重學生能力的差異,因此作業的設計應該進行分層化設計,照顧整體,對能力出眾的學生再進行能力內的拓展,這樣的作業設計更可以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所以,在最終作業的設計中,值得教師思考的如何布置作業的話題,不同學生理解能力、學識、能力存在差異,甚至興趣方向都不同,因此在語文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輕松氣氛,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個性化而富有層次化的作業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民主立場,讓學生充滿學習活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具體設計如下。
例如,在學習《頤和園》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安排這樣的作業布置。語文教師首先會考慮學生自身能力、興趣強的差異,有意的進行作業差異化布置。如對能力基礎弱的學生采取基礎鞏固的目標,選擇簡單的閱讀并注重文體內容的理解,然后讓他們結合同步練習進行強化鞏固;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讓他們在掌握好文體知識基礎上,需要對課文核心思想進行分析,尤其是一些主題思想、寫作手法,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研究,教師不怕學生說錯,做錯,達到鼓勵學生進行嘗試。甚至在最后,還安排所有學生進行意愿的寫作任務,如安排了課后說明文文體寫作,具體就是借助文章的寫作結構、技巧進行進行規范作文的嘗試,不管結果如何教師都會鼓勵,找出其中的優缺點,給與正面的回應與解讀,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學習。
結語:作業布置是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補充,是以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融趣味性、多樣化、層次化等為一體,讓學生寓學于樂,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的樂趣。當然,語文教師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還要繼續研究和創新,讓學生感受到學語文樂趣的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體現,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饒思思.分析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作業模式[J].課外語文,2020(07):95-96.
[2]郁平平.農村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