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節奏時代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甚至有許多家長追求和踐行著贏在“起點”的“搶跑”式教育觀。這樣的教育觀獲得短暫“領先”的同時,給孩子帶來了更大的學習壓力,“搶跑”式教育觀究竟好不好?筆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并闡述了對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搶跑”式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成長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即使在國家大力宣揚“減負”的情況下,依然帶著孩子奔波于各種校外輔導班給孩子“增負”。但各位家長讓孩子參與的這場“比賽”沒有統一賽道、沒有統一終點、沒有明確規則、沒有專業裁判,又何來的輸贏呢?這樣不理智的“搶跑”式教育觀并不可取。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愛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尤為重要。
一、“搶跑”式教育觀不可取
中國家長普遍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人才,在各個領域都能出類拔萃。不但學習成績要優異,而且才藝要出眾。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即使在國家大力宣揚“減負”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奔波于各種校外輔導班給孩子“增負”。很多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讓孩子參加各種校外提升班、培優班、補習班,“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花多少錢我們都不心疼”。這種“搶跑”式教育,違反了孩子的發展規律,忽視了孩子的興趣、能力和精力,不利于孩子們的快樂成長。各位家長讓孩子參與的這場“比賽”的賽道在哪里,這場“比賽”的終點是優秀的學習成績,還是功成名就?所謂的“起跑線”空穴來風,并沒有科學的根據。這樣不理智的“搶跑”式教育其實是家長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完成自己的期望。校外課余時間本身就是讓孩子放松、休息的時候,而家長讓孩子把這個時間又花在學習上,這剝奪了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孩子們不再擁有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所以“搶跑”式教育觀并不可取。
二、理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而家長的焦慮源于競爭,源于比較,尤為突出的就是比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家長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比別人差。父母的高標準高期望,容易讓孩子焦慮不安、喪失信心,無疑給正在成長的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近幾年,因學習壓力大而跳樓自殺的新聞越來越多,作為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古今中外有很多人的事跡都可以證明,成績好的人不一定以后成為有成就的人,成績不好未來未必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小時候成績都不是很好,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列夫托爾斯泰因成績太差曾被老師退學,丘吉爾六年級曾留過級,馬云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考數學只有21分。因此,學習成績沒有那么重要,切忌過分焦慮,應該理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家長,自己本身要樹立正確的得失觀、成敗觀,才能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得失與成敗,考試成績、比賽輸贏、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經歷的過程,從經歷的過程中得到成長。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孩子的教育,不僅在于社會、學校和老師,更是家長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成長最根本在于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教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重在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修養,以及讓他們獨立生存所需的基本素養與能力。很多家長過分重視學校教育,學校之外的時間還在送孩子去接受各種輔導班、特長班的學習,這是不對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思想意識覺醒,對父母的要求就越來越不局限于生活照顧,而是更需要一個導師和人生知音。家長要多閱讀教育類書籍提升自己,只有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才能為孩子長遠發展提供有益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想。
四、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愛好
正確的教育理念應當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事實上,孩子具有獨特的天賦和能力,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他們的人格理應受到尊重。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應當從孩子自身出發,考慮他們的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同樣的內容,不同學生之間對待學業負擔的態度和處理能力有很大差異,接受知識的時間和過程也有長有短,所以,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和愛好,保護好孩子們的求知欲。如果我們看不到他的優勢,就無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把他培養成人才。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孩子時期的教育更是關鍵。我們常說要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均衡發展。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個性和愛好,也是為了孩子成年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五、結語
孩子的減負工作,絕不能僅僅來源于學校,家長也要給孩子真正減負。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導者和引導者,更應該身體力行。切忌盲目跟風,科學合理安排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增強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響力,把教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孩子的生活當中。作為孩子父母,我們應該是最了解孩子天性的,如何才能更好的釋放孩子的天性和特長,應該是家長始終堅持的一門功課。總之,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對孩子們的德行、體育、美育、勞動等各種方面給予關注,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許祥云.“教育起跑線說”隱喻的邏輯及其副效應[J].教育發展研究,2017(08):16-21.
[2]張家軍,黃曉彬.中小學生減負背景下家長教育焦慮的應對[J].新教師,2019(10):15-16.
作者簡介:程玲玉(1998.11)女,漢族,山東鄒平人,閩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