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皓潔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開展對話式教學,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話式教學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構建師生和諧。小學階段,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還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的開展實踐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實踐策略
1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的特征
1.1傾聽交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傾聽也是一種思維過程或信息處理過程。傾聽是對思維的理解,它與各種心理活動密切相關,而交往是有效傾聽的實踐方式,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思想,共同完成知識的建構和方法的形成。對話教學要防止對傾聽的漠視,提倡說話人的位置空缺,但并非教師和學生都不講話,而是沒有人總是把自己放在演講者的角色,沒有人是對話中成為權威者,在愿意傾聽和理解他人見解的過程中使我們更接近客觀現實。
1.2開放生成
開放生成是小學數學的一個典型特征。課堂氣氛是偏靜態的、封閉的,傳授的知識具有固定性,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板書、如何提問、提問對象、反饋評價等都做了詳細的計劃,課堂只需要按部就班實施,這些都與對話教學的精神背道而馳。對話教學旨在課堂的開放和生成,對話主體可以互相探討與主題有關的所有內容,也可以和其他個體或者客體發生對話,不會刻意追求所謂答案的統一和確定性,整個過程是開放的、生成的。在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師生的潛能,教師是知識的播種者,更是課程資源的創造者和開發者,與學生一起成為知識的生成者。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課堂的生成,在動態開放的環境中,通過師生和文本對話實現數學知識的創設。
2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的開展實踐策略
2.1教師及時更新對話理念
教師作為師生對話的主體之一,在師生對話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應以身作則,提高對話意識。部分教師對“師生對話”的理解淺顯,局限在課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一層面;在進行師生對話時,停留在“一問一答”的淺層對話。新課程改革理論為強調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善于傾聽并尊重學生內心的想法,不要抑制學生的積極性,不要“滿堂灌”。因此,教師應該及時更新師生對話的教學理念,深入理解師生對話的本質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把理念轉換為實踐,老師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為課堂帶來生機。
2.2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探究,教師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在不斷與學生的對話中做好引導啟發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在教學《商的近似數》時,教師設置“在超市買東西”的情景,“一筒羽毛球12個,共19.4元,每個羽毛球多少錢?”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話說,產生交流和解決問題的欲望。通過對“每個羽毛球多少錢”計算(計算的結果是1.616…),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討論。本題需要學生們結合實際進行估算,根據學生們的回答,老師進一步引導“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推動學生進一步思考。師生之間這種互動的方式,為學生思考和交流給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的交流探討的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3培養學生參與對話的主體意識
事實上,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意識被反復測試的過程。學生敢于表達內心想法影響著他們的課堂參與,使他們在不斷的互動交往中達到自我認知的檢驗。課堂中,教師應發揮引導者的角色,開發學生參與對話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在互動交往中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應保證每位成員的參與度,采取有效策略防止學生置身之外,做到真正地參與討論和交流。只有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的積極參與、相互激發、互換想法、發表意見,方可體現學生的對話主體地位。
2.4開展深度性對話,深化課堂對話意義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對話內容常常呈現固態化、淺顯化,很少進行深度性、實質性對話。以靳玉樂教授的對話教學理論為指導,我們話題的提出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將其貫穿其中。教師在對話時應考慮整體學生的水平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話的發生能夠促進班級內整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深化課堂對話意義。首先,對話教學的話題不僅僅以教材為載體,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以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分享真知灼見。其次,對話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探究問題,而不單單是給予封閉式回應和簡單性評價。最后,教師應盡可能多的使用多向性對話,避免教師對個別學生的單向性對話,較多的創生對話機會,深化對話意義。
2.5采用分層“對話式教學”
學生的基礎不同,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對話式教學,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所謂分層,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小組中,再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安排。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開展對話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降低學生的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便于學生與自己水平相近的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們交流起來毫不費力,也能減少學困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學生互動效率。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對話式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實現數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飛躍。
3結束語
總之,師生對話順利進行,需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塑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學生迫切需要一個安穩、寬松、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可以認真投入學習,表達真實的想法,和師生友好的交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尊重和贊賞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堅持啟發性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師生對話,采用分層“對話式教學”,開展深度性對話,深化課堂對話意義,及時更新對話理念,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參與對話的主體意識,提升課堂師生對話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俊英,孟慶男.基于師生對話活動的課堂教學[J].民主教學,2012(12).
[2]姚慶蘭.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2).